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就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霸主,袁绍阵营迅速土崩瓦解,很快就被曹操所歼灭。《三国演义》中所展示的情节也大体如此。然而,在真实历史上,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官渡之战”以袁绍兵败告终,自此曹操和袁绍的实力对比由北强南弱转变为南强北弱。然而要在此时说袁绍阵营已经彻底没戏那还为时尚早。
曹操无疑是非常精通军事谋略的人,所以在“官渡之战”取得大胜后,他立即下令展开追击,并趁势占领了冀州部分郡县。不过,曹操对河北展开的军事行动至此也就告一段落了。为什么不继续追击呢?显然是凭当时的实力还无法做到。
另一方面,袁绍在返回河北并稳住阵脚后,很快就将那些被曹操所吞并的郡县一一收复回去了。由此可见,袁绍虽然遭遇了“官渡之战”的惨败,但也没到完全无法自保的地步。
曹操无法迅速统一北方,所以就将下一步的战略重心放在对南方的征服上。这对袁绍来说显然是天大的利好,毕竟他雄踞河北四州,只要假以时日,再度复兴强大也并非什么难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元202年5月,袁绍病逝,此时离“官渡之战”结束还不到两年时间。
袁绍去世后,他的第三子袁尚被众人拥立为继承人,但身为长子的袁谭对此极为不满。结果在曹操大军再度压境的情况下,袁氏兄弟自己先闹起了矛盾。
公元203年,袁谭被袁尚打败,于是派人向曹操求援,这无疑是引狼入室之举。曹操在得到这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后自然不可能拒绝,于是曹军再次进军河北。
袁氏阵营中经过几番内耗后,实力已大不如前,而袁谭(公元205年复叛曹操被杀)投靠曹操这边又使袁氏阵营雪上加霜。即便如此,曹操还是花了两年时间才扫清了袁氏家族在河北的势力。
袁尚被打败后与他的二哥袁熙带着残部投奔乌丸,曹操怕袁氏家族在河北深耕多年,如果不斩尽杀绝的话恐有卷土重来的风险,于是率领大军远征乌丸,并最终将其平定。袁熙、袁尚在穷途末路之际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结果却被公孙康所杀。
从公元199年曹袁交兵到公元207年袁熙、袁尚被杀,曹操统一北方前后共计花了八年时间,而不是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么轻而易举。所以“官渡之战”后,袁绍阵营其实还有很强的实力,如果不是袁绍早死以及他的几个儿子不断内耗,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还真的是个未知数。
“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袁绍阵营真正的败落并非“官渡之战”,而是兄弟之争,祸起萧墙。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