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能治疗网瘾吗?

自古以来,对于精神病人的治疗更像是巫术而并非医学,直到20世纪初期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一些有效的镇定药物开始被使用,同时,精神科医生们发现了看上去能够有效地治疗重症精神病和抑郁症的疗法———休克疗法。

1938年,一种新的休克疗法“电休克疗法”大放异彩,方法是在病人的双侧颞部安置电极,通过电刺激而诱发大脑产生一次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的放电,从而导致休克昏迷,以此能够缓解精神症状。它由意大利精神病学教授切莱蒂首次使用。那位患者当时正受到幻觉的困扰,胡言乱语,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1938年4月之后,他接受了11次电休克治疗,因病情“相当好”,出院后返回米兰继续工作。

这个故事给人带来希望,但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并不美妙。它会使人肌肉不停地收缩、放松,呼吸停止、心跳加快、直到面色青紫、意识丧失,大约1分钟以后,病人才慢慢放松直到醒来。既便如此,它在全世界的精神病医生中还是受到了热烈追捧。那个年代,如今你熟知的任何一种精神病药物还未被研发出来,电休克治疗似乎成了惟一一种相对安全又高效的治疗方式。

到了上世纪40年代,以氯丙嗪为代表的抗精神病药物开始陆续投入使用,传统电休克疗法逐渐被药物治疗取代。社会和媒体对病人接受电休克治疗时的恐怖形象大肆渲染,关于电休克治疗是否人道的讨论此起彼伏。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经过改良的电休克疗法得到了确立,并使用至今。这种疗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使用了静脉诱导的全身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它避免了抽搐,病人不再感到痛苦。但另一个副作用却不可避免,根据不同的文献报道,电休克治疗可能引起暂时性的近期记忆遗忘,这一情况的发生率在7%—63.9%不等,通常在治疗后数周内恢复。

作为一种饱受争议的治疗方式,(改良)电休克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至今,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药物治疗不能完全取代的效果。几十年来,医学家和科学家也在反复探讨它的作用机理,我们知道它能够影响脑中的五羟色胺、多巴胺、各种神经递质以及受体的敏感性,引起脑电图和脑血流量改变。然而,这一疗法的作用机制仍然没有定论。

注意,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电休克疗法主要应用于抑郁症、躁狂症和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严禁应用于孕妇、未满12岁的少年和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的精神病人。网瘾绝不属于电休克治疗的适用范围,而部分网戒中心所使用的所谓“电休克”疗法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电休克———无论是电休克还是改良电休克,电极应当置于颞部,必须诱发一次有效的脑部强直———阵挛样癫痫放电从而使病人丧失意识。而根据媒体的报道,那些所谓的“网瘾治疗中心”使用的所谓“电休克疗法”不过是对所谓“网瘾”患者进行电击,那看起来更像是赤裸裸的体罚。

(答案整理自新知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