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如何找到真正的自信?

有关“中国女孩只能由中国男孩保护”的言论引发热议。

       这些以“保护女孩”为目的的言论看似充满担当,但其中含有种族歧视、民族主义,有些言论还表现着过时的婚恋观念,以及对女性的物化倾向。

这些言论似乎在说:中国女孩子是虚弱的,是迷茫的,是没有力量和自信的,是需要躲在男性背后的。

正是这样的观念和声音,阻碍着女性获得承担自身命运的自信。

我以前听到过关于女强人的偏见:“她们这么强势,不懂女人是要让男人保护的,注定得不到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当时我就觉得很不公平。正是因为“女性就该柔弱被保护才有女人味“的观念广为流传,才让女性更加陷入自卑。

连那些学习工作中非常优秀的女性,也会因为不被异性认可,而在亲密关系中怀疑自己的价值。在外界的要求和自我的渴望之间来回拉扯,迷茫、犹豫、无法表达真实的自己,甚至陷入低自尊的状态。

也让整个中国社会的女性陷入一种“美的单一标准“中。看起来低幼、柔弱、天真,似乎是唯一的”美“的可能,而忽略了对独立自信之美的肯定。

今天我们想来谈谈当代女性的低自尊状态,并探讨如何突破这样的困局。女性能否通过自身的成长,在时间中找到对自身坚不可摧的信心,获得由内而外的自主状态,以及定义自身美的标准?       了解女性的自尊状态之前,先让我们了解自尊是什么。

在心理学中,自尊是人们关于自己的核心信念(central belief)。总的来说,就是三个问题:“你怎么看待自己?你喜欢你眼中的自己吗?你相信自己的价值吗?”

接下来,先通过我们的调查,看看当代女性目前的自尊状态。

注:本次调查使用的随机样本来自KY粉丝群体,若以此数据推论其他群体的情况,可能出现偏差。

我们共回收到313份有效问卷,女性被访者占比80.89%。调查发现,总体而言,女性被访的自尊水平中等偏上,平均得分6.83分(满分10分)。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信心水平,还达不到7分。大多数人对自己都只能说是略微满意。        不同年龄的女性自尊水平不尽相同。调查发现,自尊水平最高的是18岁以下的女性被访(7.44分),18岁-30岁的女性被访自尊水平相对较低,30岁以上的女性自尊水平上升且保持相对稳定。

年轻时,女孩们更加自信。当踏入成人世界,大量的质疑声,让18-30岁处于成年早期的女性陷入自我怀疑。但还好,随着时间和女性自身心智的成熟,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和价值感又会略有提升,并能够更少外界影响,终于保持稳定。

不同年收入的女性自尊水平也有差异。自尊水平最高的是年收入在50万-100万(含)的女性(自尊水平得分8.00分),自尊水平得分最低的是暂无收入的女性(6.68分)。

可能有人会认为,有钱就有底气,但收入与女性自尊水平的相关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年薪百万的女性被访,其自尊水平并没有比年收入50万-100万(含)的女性被访更高。

经济独立以后,女性的自尊水平就不太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了。赚很多钱也许可以让男人更自信,却并不能够成就女性的自信心,甚至会因为背上“女强人”的污名,遭遇另一波的低自尊。

  1. 亲密关系,是女性最容易缺失自信的领域。

调查结果显示,58.60%的女性常常感到自己的长相或身材不够好。        有些女性会常常担心自己是不是胖了、丑了。比如,许多女性在生产过后,会因丈夫的疏远感到自责。

女性将“用外表吸引住伴侣”视作责任,使得女性比起男性,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之外,还多出一份“维持外形”的压力,甚至因此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内在的探索。

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女性总是倾向于关注自己身上“可能还不够好”的方面:有的人比自己更漂亮,有的人比自己更聪明。总是觉得自己在爱人面前低人一等,而满怀焦虑——很多非常优秀的女孩子也曾对KY表达过这样的心声。

此外,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低自尊还表现在难以离开不健康的关系。

数据显示,30.03%的女性会因为担心及找不到更好的人,在一段不太好的恋情中将就下去,这一比例在男性中则为25.49%。

即使在关系中受到伤害,低自尊的女性经常会归因于自己。她们没有信心自己能够找到更好的伴侣,也就对受到的伤害更加忍气吞声。        2.工作学习上,女性对于成功的态度更复杂。

女性对工作/生活的平衡更焦虑。她们要求自己既是好工作者、也是好伴侣和好母亲。比起男性,女性更容易为自己没有分时间给家庭感到愧疚,而无法真心地赞美自己在事业中取得的成就。

她们夹在“工作/生活”的冲突中,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一旦工作和家庭有任何一方面没有兼顾好,女性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Sandberg, 2013)。

同时,女性更容易陷入“只顾做事,却不为自己争取”的处境。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在职场中没有得到晋升时,48.39%的女性会倾向于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而不去争取,只有37.25%的男性持相同的态度。

在面对晋升机会时,女性往往会迟疑。她们不敢主动提出承担更重要角色,因为过于担心自己不具备新职务需要的技能——女性在工作世界里,似乎也的确比男性更缺乏自信心。

  1. 女性内化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对一个群体的固定印象与偏见”,例如认为女性应该是温柔的、情绪化的,应该相夫教子、负担家务,适合做照顾人的工作,等等。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会把来自外在的要求,变成内在的、自我约束的声音。

许多女性会有意无意地自我检查:我的行为、外貌是不是符合社会定义中的“有魅力”、“被社会表扬和嘉奖”的女性?而当她们遇到挫折时,也会反思: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符合社会要求了?

“我第一次谈恋爱,我男朋友很介意我的穿着,他不希望我打扮地太性感,觉得‘看起来不像好女生’,他希望我穿‘很乖’的衣服,留黑长直的发型。在我们争吵的时候,他会指出我的表达太强势,不像女孩子,同时希望我能够学会温柔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认为那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女,21岁,学生

2.家庭教育

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家长和老师就倾向于低估女孩的能力,认为女孩更需要被帮助和保护。

在孩子们想要玩耍时,父母会鼓励男孩去自由地探索,而会对女孩叮嘱要“注意安全”。于是,男孩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变得更有自信;而女孩则产生一种“世界很危险、我没有能力应对它”的感受,变得更加自我怀疑和焦虑(Romm, 2017; Sandberg, 2013)。

“我小时候成绩很好,我弟弟成绩不好。但是老师经常和我爸妈说,男孩子淘气,女孩子成绩好是因为她们乖。再大一点,女孩子就会后劲不足,数理化学不进去的。还是男孩子到那个时候会更有优势。我一直记得老师说这个话时给我留下的被轻视感,后来上了中学我拼命学数理化。但确实觉得难,那时候就会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真的没有男孩子聪明。”

————女 35岁,互联网从业者

       1.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

首先,试着列出脑海中阻止你行动的负面声音。例如,“我就是不擅长理科”、“女生大声说话像什么样子”等等。这些声音可能根深蒂固,所以刚开始你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在捕捉和识别上。

随后,你可以试着为自己的情况“量身定做”一些积极性自我对话(Positive Affirmation),让它们更具体。坚持每天花几分钟,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语,多给自己鼓励,让自己变得更自信美丽。这么做虽然听起来有些傻气,但实证研究表明,它是有效的(Bloch, 2015)。

比如:失恋时——“我可以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东西、更了解自己,为迎接更美好的恋情做准备”;

约会前感到紧张时——对镜中的自己说“我很可爱的,自信才是最美的”;

被别人拒绝时——“我的需求和这个人的需求目前不匹配,但我仍是一个特别的、有价值的人”。

2.找到自己的同伴,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女性需要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果原本就比较缺乏自信,那么你可能需要有更多愿意鼓励你、支持你的朋友在身边。

低自尊者在需要不断自我肯定的同时,也需要外界的赞美。来自朋友的肯定会为低自尊者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在他人眼中,她也有自己的价值。

同样,一位真正独立、自信的女性榜样(role model),对女性的成长道路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偶像或榜样给人带来的信念感,会帮助女性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相信自己的力量,从而不受过多的外界压力的影响。       3.与未来的自己共情,相信成长的力量

这是一项基于冥想的技术。你可以通过想象,设想出一个未来的、更自信、有力量的自己。当你面对眼前的困境的时候,你相信那个未来的、经历过磨砺而获得了成长的你,能够和你一起面对当下。

你能仅仅通过想象那个成长后的自己,与她保持连接感,就具有更多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实际上,有些人生处境是必须面对的,是成长不能回避的。只有经历了时间的历练,才能获得对自己由内到外的充分认识,形成你自己独特的、能够应对世事变迁的世界观。

“人们常说年轻时候好,但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过得并不好。那时总觉得工作没前途,恋爱也不顺利,未来一片迷茫,觉得很自卑,常羡慕那些比我大的姐姐们,她们看着有一种成熟独立的美。后来我想,可能只是我还没经历生活的磨练,只有我用心生活,将来也能成为那样的人。所以,灰心的时候,就会想想未来那个自己,心底就踏实很多。”

————女,38岁,副教授

希望更多女孩都能在成长中,多听从自己真实的声音,更多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判断,积极地看待自己,肯定自身的价值和美好,获得更好的自尊水平。同时给自己多些耐心,相信时间站在自己这边。时间能让一切未知的能变得明确,让困惑转化智慧,让慌张转化为成熟的自信与美。

KY作者 / 隋真、Cyte

数据 / Li

插画 / Lulu

编辑 / KY主创们

References:

Beyer, S. (1998). Gender differences in causal attributions by college students of performance on course examinations. Current Psychology, 17(4), 346-358.

Bleidorn, W., Arslan, R. C., Denissen, J.J. A., Rentfrow, P. J., Gebauer, J. E., & Potter, J., et al. (2016). Age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a cross-cultural window.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11(3), 396.

Civiello, M. (2014). How women can narrow the 'confidence gap'. 

Fortune.J.V. Fennell, M. (1999). Overcoming low self-esteem. Robinson Publishing Ltd.Planned

Parenthood. (2007). What are gender roles and stereotypes? Planned Parenthood.

Romm, C. (2017). Why Does Being a Woman Put You at Greater Risk of Having Anxiety? Science of Us.Sandberg, S. (2013). 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 Random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