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宅在家都是过着怎样的日子?

网上曾流行过一个段子:给你一个房间,温度正好,有食物,有手机,有wifi,就是不能出门,你能够呆多久?

曾经很多人都向往这样的生活。

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让这一天真的到来了。

更没想到,真有了这样漫长的假期后,很多人却哭着喊着想出去上班。

宅在家时间长了,生活变得无趣,常常感到焦虑烦躁,又定不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

其实,既闲之,则安之。这不正是难得的一段独处时光吗?可以做很多以前想做又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

趁机学点手艺,学个网络课程,补充一下专业知识,学习一下职场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实在啥也做不了的,就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看几本书吧。


01

我一个朋友,利用这段时间看了好几本书。

他说,原来工作很忙,原本规划下班回家看书学习,但是每天加班累成狗,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学习。

所以看书似乎变成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而现在,有了难得的大块时间读书,可以过上一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了,也算是因祸得福。

关于读书的好处,真是太多了:

如果是娱乐性阅读,它是消磨时光的一种方式;

如果是功利性阅读,它是增加知识的一种途径,也是自我成长的一条道路;

同时,读书也是一种建立内在秩序的方式,是调整心态,克制焦虑的重要途径。

樊登说过:人生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一定有一本书在等着你。

如果感到焦虑,何不去翻翻在等你的那本书,比如《应对焦虑》,去寻找答案。


02

疫情期间,我依旧维持大量阅读,把以前没看的几本书看完了。

每个人的家里,大约总会有几本书,买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会读,买它单纯只是为了拥有。

比如《鼠疫》、《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枪炮、细菌与钢铁》,买了之后并没有读完。

没有比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读这些书更恰当的时机了。

还新买了毕淑敏的《花冠病毒》,惊叹这8年前的书,仿佛一个寓言。真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读完这些,还可以读些现实中的对策研究,可以让你对这些问题有新的了解和认识。

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使我们能够以更为理性、长远的目光去审视疫情之中的生活,并思考如何行动以改善我们如今的状况。

如果觉得这些过于沉重,那就来两本故事性强一点的,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和《面纱》。

读一本好书,喝一杯好茶,身在原地,心在路上,既不虚度光阴,又增值了自己。


03

光阅读,不思考,是不行的。

子曾经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

阅读一定要结合思考,并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矩阵。

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书本,所谓“滥读书杀学问。”要大胆取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有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放弃,这样才能主次分明,有所突破。

输入之后,输出同样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强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也能倒逼输入。

最好坚持输出,写点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的,也可以画个思维导图做个PPT分享啥的,在现实中验证你的阅读成果。

读书笔记可以包含这些内容: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作者是谁?

书的框架?

有哪些有用的方法论?

有哪些有用的观点?

这些方法论和观点在现实中的应用。

还可以做哪些引申阅读?

不光是书本,你也可以配套观看经典原著改编的影视剧,从文字和光影的不同维度加深理解。

我就经常先用接受度较高的影视“做媒”,吸引女儿去读原著。

比如《红楼梦》,就是让她先看87版的电视剧后,让她对人物和故事框架大致有所了解后,再引导她看原著的。

看影视也可以写点剧评影评,甚至做个视频剪辑什么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自动学习以前没时间学但很实用的一些技能。

比如,如何画思维导图、如何修图,如何视频剪辑,如何配音加字幕。

这些会为你的输出形式提供很多便利,从而让你更喜欢上输出。


04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内控点”

就是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不要去抱怨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而是承担起责任,并且进行良好的决策。

疫情之下,默默积蓄力量,就是你可以并且努力去控制的事情。

曾国藩说过: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不要总抱着电脑、手机,无所事事。要学会时间管理,给自己定下目标。

有目标的人,总能看到远处的光明,无论处于什么境况都会淡定自如。

而那些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的人,终将度过毫无意义的一生。


·END·

作者:壹默了然,文字里诗意,烟火中成长。写走心的文字,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