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的办法都上”,这是全国最顶尖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对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承诺。说这句话的人,正是该院党委书记张抒扬,也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她说,我们是来“打仗”的。在战场上,就要拼尽全力。
1月26日、2月7日、2月19日,北京协和医院相继派出三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共计184名队员,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他们不仅带去了缩小版的“北京协和医院”,还快速妥帖地因地制宜,在重症、危重症的救治中挑战着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一个星期让无序变有序
“刚到武汉的时候,患者成批成批往重症病房送,人放下就走,带着病历的都很少。”提起最开始那段日子,张抒扬用了几个词形容:忙、无序、不可控、床满、病人多,“有一种招架不住的感觉。”
“它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立体,不知道在哪会发生什么,有很多未知等着你。”张抒扬说,过去协和的工作一直是有序规范,但是在特殊时期,无序的事情全压了过来。那个时候,全国人民眼中无敌的协和迎来了特殊的考验。
“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工作模式,提高效率的同时,为患者找到最有效、最精准的救治方法。”这句话说出的一个星期后,解决办法已经被用了起来,秩序有序了。“每个人都在夜以继日,希望每天都能离光明更近一点。”自从2月7日到武汉,张抒扬每天晚上凌晨1点前从没睡过觉,咖啡、安眠药成了“续命”必备品。
很快,在张抒扬和该院副院长韩丁带领下,在护理部吴欣娟主任以及多名专家积极配合下,建立起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危重症患者诊治流程、医护人员诊疗常规、安全防护培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等,为前线共同奋战的一线战士们提供了忙而不乱的遵循。
▲值班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合影
其中,为了更好地加强病房管理,ICU病房采取“科室制”管理模式,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建立了“查房教授、二线医生、一线医生”的三级查房制度,查房教授具有SARS诊治、重症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另外,护理队伍管理实施网格化、半军事化管理,115名护士被分成十个组,除负责一线临床病人护理外,还负责物资管理和安全监督,持续完善并严格执行防护制度。
“所有的事情被一点一点理顺。其实,并不是用了什么开创性的做法,只不过是将内化到每个人心里的基本功激发了出来,用在战时,比如‘三基三严’。”张抒扬说。
没有病历,没关系,队员们做出了升级版的核对清单(check list),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病人的情况,医务人员一点一点记录下来,随着对病人的不断了解、对病情的深入认识,check list也在不断更新。”张抒扬说。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型疾病,即使是最顶尖的专家,目前对其认知也是有限的。对于形势变化莫测的抗疫一线来说,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就多一份打赢疫情阻击战的把握。张抒扬说,不仅要把大家平时的功夫拿到这里来,还要有新冠肺炎的知识,两者要合二为一,转化成战斗力。
为此,张抒扬倡议,在武汉驻地推出“疫”线课堂,按照“临床需要什么,及时培训什么”的原则,让一线队员们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当多面手、一岗胜多责。截至3月10日,“疫”线课堂已经开展了22期,很多内容在授课的第二天,队员们就用到了临床上。
▲2月7日13时,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142名队员带着全院职工的殷切嘱托与祝福乘机驰援武汉。张抒扬书记代表全体医疗队员讲话
▲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在外科楼前合影
遵循最基本规律,回归最基本做法
国家版重症、危重症治疗指南的基础是协和医院方案。对重症救治,张抒扬最看重的是回归到“最初”——基本规律,基本做法。
“重症患者,是真的重。在大家见过的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中极为罕见。”阅过全国乃是世界上重症病例无数的张抒扬,看到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情况后,发出了如此感慨。
她说,回过头来看,在病情早期就给予治疗,这是最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轻症转重症,重症转危重症。她还强调,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是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另外,治疗过程中,基本的生命维持、循环维持以及生命支持,都要回归到对机体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医疗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上,不要一味将希望放在新药上。
“在不知道哪种办法有效的时候,病就没法治了吗?”张抒扬反问道。她说,任何一个病,最终都要回归于基本的生理病理、病生理的改变,这东西都不是新知识。每种手段什么时候用,都有度和量的把握,这也是医学的精湛之处。比如呼吸机,该用的时候不要拖延,该结束的时候也不要延期。
张抒扬强调,要跟传染病病毒从此告别,不可能。今天是新冠肺炎病毒,明天可能还有新的其它病毒,它和人类虽然处在两个世界,但一直共存。所以,要把研究放在平时,科技创新放在平时,一直坚持。传染病的所有防控体系都应该做在平时,做在基础。要常练兵、常检查、常演习,像军事化管理一样,这样就不会害怕战斗,有备无患。“这根弦儿不能松,不能说这次打赢胜仗了,回去就忘乎所以了。”
回顾过去的一个多月,张抒扬说,所有这些提示我们,在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遵循最基本规律,基本做法。不过,现在看来,我们的医学教育还是成功的,因为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所掌握的本领能够应对这场疫情。“医护人员的忘我勇敢,逆向而行,是我们医学教育的另一个成功之处。”
▲ 队员们在餐厅祝福许愿墙前合影
最好的安慰,就是保大家周全
这段时间,张抒扬最放心不下的除了眼神里充满渴望的患者,就是自己的队员。这位刚毅果敢的“当家人”,提到1998年出生的最小队员时,忍不住哭了。
“每天看着增长的病人数,不断病亡的重症患者,偶尔还听到有武汉医生感染了,你说害怕不害怕?”刚到武汉时,看着队员们严肃的表情,张抒扬心疼极了,“没有太多声音,每个人心里的沉重全挂在了脸上。”
在那个时候,说再多次“不怕”,都没用。最好的安慰,就是保大家周全。
防护是第一步。在驻地、在路上、在餐厅、进隔离病房……队员的脚步落在哪里,防护的规范就定在哪里。
进隔离病房前,大家总能听到张抒扬的叮嘱:防护服穿好了吗?手套、鞋套、口罩戴严实了吗?护目镜戴好了吗?医疗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病房穿脱隔离衣详细流程,细到“穿脱必须双人核对”“防护镜必须盖住防护帽上沿”“衣领必须立起来再穿防护衣”。每一个细微之处、每个环节,不仅要求大家自己严格把握、严格核查核对,还让队员们相互检查。最关键的是,设立了核查核对的专门岗位,由院感把控好、有丰富经验的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们担任。“都查好了,才能送进去。”张抒扬说。
到武汉的第二天,张抒扬就带领医疗护理团队加紧制定了《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集中生活驻地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持续完善医护人员各项纪律要求和规范管理制度,实行人员出入驻地报备登记制度。
这份驻地防护攻略为队员们的休息时间上了“安全保险”,从进门到换衣服、鞋子,再到洗澡等等,每一条线上都有“小闹钟”在提醒。而且在驻地,虽然住的是宾馆,但是没有人打扫卫生,需要队员们自己动手,因此,针对如何打扫、如何消毒、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等,也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指南。
“队员们负责的病房里95%以上的患者上着有创呼吸机,医务人员被传染的风险最大。因此,从高分风险地带回到驻地时,驻地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张抒扬说,每一名队员自己的安全最重要。“如果一名队员感染,很有可能全军覆没,还怎么帮助这些病人。所以,一定把驻地管干净。”
张抒扬和同事们一起,用尽全身力气做的防护工作,不仅仅防病毒,而且也给了大家一个托底的心理安慰。
“战斗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最普通的人,他们都很年轻,不图名不图利。却在最关键时刻变成了白衣战士,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张抒扬说,希望能给这些白衣战士多一些镜头,让大家都看到他们奋不顾身和艰苦卓绝的工作。
“情人节”那天,医疗队在去餐厅门口,准备了很多便签纸,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每个人都写下了自己的一句话,贴在玻璃窗上构成了一颗大大的心,张抒扬写道:早日打赢这场阻击战,早点安全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