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很多朋友都闲在家里,有不少朋友也选择用读书的方式排解时间。随着一场全球性的疫情来临,朋友们有的认为这场疫情没有什么危害,而有的则害怕这场疫情进一步蔓延。如何合理认识疾病以及如何正视这场疫情,成为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今天带来的这个书单是一个疫情推荐书单,书单里只有四本有关疾病的经典型著作,能帮助读者准确认识和把握疾病,并战胜它。
《鼠疫》 加缪
加缪是存在主义文学大师,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鼠疫》是他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性著作。《鼠疫》讲述了一个城市受到鼠疫灾害,而城市中不同的人物面对鼠疫来临时的态度和行为。小说通过人物的刻画描绘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其中饱含了人道主义和历史情怀,并进一步引申到对于哲学的思考上。小说所反映的,正如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对他的授奖词,“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追问人生值不值得活,而是必须如何去活,其中包含着承受因生活而来的痛苦。他不断确认人类出境之荒诞,然而其背后却非荒芜的否定主义。在他那里,对于事物的这种看法得到了一种强有力的命令的补充,即‘但是’,一种将要反叛荒诞的意志,他因此而创造了一种价值。”
《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尔克斯
拉美文学大师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他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写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后,但毫不影响这部作品的经典程度。《霍乱时期的爱情》主要讲述在一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其背景与霍乱流行有关。作者描绘出真正和病痛对于人和自然、人和人对立的真实背景,但又在其中深刻刻画了爱情、婚姻、性、人生、衰老等主题。通篇在写爱情,但通篇却没有一丝情感。
《大流感》 巴里
约翰巴里是美国作家。《大流感》一书通过医学科学是的回顾和大量的历史资料与数据,全景式地向读者呈现了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一次流感大流行,对于当时美国的医学科技、公共卫生政策以及美国在面临流感时的国家政策作了一次全景扫描。通过对这场流感过程中不同人物的经历以及细节刻画,作者将在大流感背景下的政治、经济、组织体系等纳入其中进行思考。其中有很多思考以及大流感的教训对于应对疾病仍然有宝贵价值,如其中提到“无论真相有多么恐怖,都必须将其公之于众。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打破恐惧”。
《此生未完成》 于娟
于娟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2009年12月确诊乳腺癌,之后持续写下病重日记,记录自己作为母亲、作为女儿、作为妻子的生命日记,2011年4月在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离开人世。
于娟在自己生命的最痛苦也是最黑暗的日子里,决定用笔尖记录自己对于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作者在人生最后阶段的真挚叙述和对于人生、对于死亡的思考。书籍前半段向死而生的残酷和惊心动魄同后半段的生之欢愉形成鲜明对照。正如人民日报的书评所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人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热爱生命,如何抵御病痛。
疫情虽然可怕,但更应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始终对史铁生在病榻之上的写下那些鼓舞人心的文字,其中那一段“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有可能加一个‘更’字”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