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紫檀为皇家所重视。海上交通的发展和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与南洋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各国在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这对中国宠大的统治集团来说,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办。随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也基本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檀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率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沽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传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以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见到许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尽在中国。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流传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运去的。由于运输困难,他们一般不收买整件器物,仅收买柜门、箱面等有花纹者。运回之后装安木框用以陈饰。
明代皇家对这种质地密集、光泽照人的木材十分喜爱。明万历四年(1576年)贸易禁令解除后,中国人开始更方便地进入全球广阔的木材市场,“中国人买木材从不开清单,主要的依据就是看木材是否沉于水。如果沉于水还需看其材质是否为深色……他们的检验方法是用斧头砍削木材。”
清代皇宫所用多为明代采办的存料。清中期以后,由于来源紧缺,皇室高价由私商手中收购紫檀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购紫檀木的记载,这时期,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论哪一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如数买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很快民间的存料也就都被收购光。清末,为装饰圆明园、紫禁城大内装饰,以及慈禧六十大寿和同治光绪皇帝大婚,这批木料所剩无几,至袁世凯时,遂将仅存的紫檀木全数用光。
故宫现存紫檀大器中,宽板很少有超过20厘米的。紫檀虽无大料,但不一定没有大件的器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遗留的紫檀家具中,大件器物占很大的比重,当然那些大柜子也是拼的,用鱼鳔胶或猪鳔胶黏接。紫檀颜色黑,木纹细,所以要靠近仔细观察才能看出拼接的痕迹。”虽然大物件少,但是小件工艺品是有的!其收藏价值也不低的。
如果你也喜欢小叶紫檀等手串,请加微信:869381955(长按复制),把玩手串在于随心随性随意!探寻手串精致文化,分享手串精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