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密切接触,为什么有人感染新冠病毒,有人却安然无恙?

COVID-19主要的传播方式仍然被认为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而这两种方式也被通称为密切接触传播。

因而,预防COVID-19首要的措施还是避免密切接触。

如何避免呢?

即使同样有密切接触,有人为什么中招有的人则平安无事呢?

要了解这些,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才是密切接触。

COVID-19的密切接触

对于密切接触的定义,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而不同,不同国家和机构具体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比如,对于COVID-19的密切接触,世界上比较权威的机构给出不完全相同的准则:

WHO认为,对于有症状的感染者,照顾他们的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以及在确诊病例1米范围内有接触的任何人都被定义为密切接触者。

美国CDC的指南将密切接触定义为,与感染者相距2米范围内“较长时间”的接触,以及与感染者的分泌物直接接触的任何人。并称,各地方公共卫生部门有权对这些准则做出具体解释。

欧盟卫生机构的定义是,与患者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与患者在1米距离内面对面接触或与患者处于封闭环境中的任何人;或直接照顾患者的医护人员。另外,也涵盖在公共交通工具(飞机、火车或公共汽车)上坐在被感染者任何方向的两排座位上的任何乘客。

我国对COVID-19的密切接触做了非常详尽的具体规定。

根据2月15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与管理指南》中,关于COVID-19密切接触者规定为: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对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有症状时或症状出现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内,在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1 米内)的人员,可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具体情形包括:
(1) 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 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 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的医务工作者。
(4) 在办公、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 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 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 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触判定方法参见附件 1。
(8)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附件 1中,对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触判定做了非常具体的细化:

因此,在我国,有关COVID-19密切接触者问题不需要做更多解释。

同样有密切接触,为什么有人被感染,有人安然无事?


传染病的传播涉及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我们先说易感人群

所谓易感人群,就是指容易感染相关病原体的人群。

在一些有疫苗可用,或者曾经流行过的疾病,打过疫苗和患过疾病的人往往就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反应性(即通俗说的免疫力),这些人就不是相关疾病的易感人群。

对于像COVID-19这样新出现的传染病,一般来说所有人都易感,都属于易感人群。

当然,有一些新传染病也或者会对某些人特别“青睐有加”,特别易感。但是,这需要流行过后才能总结出来。开始流行阶段,整个人口都应该被视为易感人群。

即使是这样,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接触到病毒(甚至即使是把病毒直接接种到体内)就必然会感染。即使是感染性最强的病原体,在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人群中感染率最高也不过可达到6、7成。

比如,一个全新毒株引发的流感大流行,人群感染率不过50~60%。

目前初步的观察看,在完全不设防的人群中COVID-19的感染率也跟流感大流行不相上下。

至于有些人为什么不容易感染,只能笼统地说,主要是由于先天免疫反应性,或者遗传决定的与病毒结合的受体结构有所不同。

总之,几乎就是遗传决定的。

跟有些人认为的体格棒,肌肉块头大等无关。

传染源

虽然COVID-19是从动物传给人类的,但是,对于疫源地之外的人类说,传染源就是可以向体外排放病毒的人,即感染者。

鉴于目前作为确诊金标准的病毒核酸检测的高假阴性率,COVID-19不容易确诊,因此,我国把疑似病例和临床确诊病例也都看成了(潜在)传染源。

这样,“同样”是传染源,有的其实并不会排毒;即使是感染者也不是任何时间都会排毒;即使是排毒,每一次排出的分泌物中病毒载量(数量大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比如,非常强力的喷嚏或咳嗽,可能会排出更多来自下呼吸道的分泌物,病的载量可能更高。

在一些流行相对较长的疾病,病毒还可能会发生变异,变异的毒株感染性可能会更强或者更弱,传染性也就会不同。

最后是与接触方式直接相关的传播途径

COVID-19主要的传播途径被认为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以及可能存在的远距离气溶胶传播。

然而,我们已经看到,“密切接触”的内涵非常宽泛,“同样”被归为密切接触,实际上“密切程度”差距非常非常的巨大。

比如,与分泌物病毒载量巨大的患者同吃同睡叫“密切接触”;跟一个疑似患者同在一个火车车厢,一辆带空调的公共汽车,以及轮船的同一舱室内,也都是叫“密切接触”。

这两种密切接触被传染上的危险性会相同吗?

综上所述,“同样”是密切接触,有人中招,有人安然无恙,一点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