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纬度,为什么大兴安岭是森林,而呼伦贝尔是草原风貌?

从地理角度来讲,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属于同一纬度,但是环境大不相同,大兴安岭植被多是森林,而呼伦贝尔却呈现出草原风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可能和当地的降水、土壤以及温度等有关。

降雨

大兴安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这里的冬季十分漫长,达到5-6个月。然而夏季的大兴安岭受海洋季风影响,将海洋中的水汽带到这里,因此夏季时降水量较多。

虽然冬天降雨量较少,但大兴安岭地区的植被属于冬季落叶植被,在冬季时对降水的需求量小。

呼伦贝尔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雨量小,不利于植被生长。之所以这里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大兴安岭属于山地,导致从海洋上吹来的水汽无法穿越山地,因此降雨较少。

我们知道,降雨量能够影响植被生长。植被属于自养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的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供自己生长。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子的叶绿体中。为了提高叶绿体转化太阳能的效率,植被会尽可能地多生长叶子,这样可以接受更多的太阳光。

然而,叶子在接受太阳能的同时,其体内的水分也通过叶片的方式蒸发出去,一般来说,植被越大,树叶越多,蒸腾作用就越强烈。

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植被蒸腾出去的水可以通过根系吸收补充。

但是当降雨量减少时,植被的叶子表面会覆盖一层蜡质物质,该物质可以阻止叶片水分流失,这就是硬叶林。

当降雨量再减少时,植被的叶子会呈针状,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树木叫做针叶林。

如果降雨量足够少时,即使是针叶林也无法在此生存,该地就会呈现出草原风貌。

如果降雨量小到连植被都无法生存时,此时该地就会呈荒漠、沙漠风貌了。

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之所以环境差别巨大,其中就包含降雨量的缘故。

土壤因素

一般而言,草原的土壤和森林的土壤有所区别,草原土壤之下,一般有一层钙积层。这种土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壤表面中的钙离子,随着降水不断堆积到土壤之下,形成紧密结实的钙积层。

钙积层一般在土壤50cm之下,这种物质相当于厚厚的水泥板,能够阻断植被根系的穿透,这意味着高大的树木难以在此生存。

这是因为如果当地降雨量较少,树木还可以通过根系寻找地下水作为补充,因此一些降雨量较少的地区也会演化出稀树草原风貌。我们知道,树木的根系一般非常发达,会深入到地下一两米处,甚至十几米处。然而由于钙积层的存在,导致树木无法利用地下水。

再者,如果树木根系较浅,那么该树很容易被风力吹到,久而久之树木就会在这个地区被淘汰,而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可以在钙积层之上生存,因此这里会形成草原。

我们知道,大兴安岭的土壤属于腐殖土,里面含有大量营养元素以及微生物,而且没有形成钙积层,因此非常适宜树木生长。

而呼伦贝尔草原土层不深,只适合草本植物的生长。

气温

气温可以减少植被的蒸腾作用,如果一个地区降水不多,但气温较低,那么该地还是可能会演化出森林风貌,比如:西伯利亚森林地区。

但如果该地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少,那么该地依然可以演化成草原,或者稀树草原,比如:非洲草原。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当气温较高时,水的蒸发量就会增加,温度越高,植被的蒸腾作用越强烈。

我们知道,呼伦贝尔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植被的蒸腾作用强烈,因此该地不适宜树木的生长;而大兴安岭地区靠近海洋,由于海洋比热容的调节,夏季气温稍微比草原偏低,再加上丰富的降水,因此大兴安岭可以呈现出森林风貌。

总结

综上所述,大兴安岭之所以呈现出森林风貌,是由于靠近海洋,降雨量丰富,土壤足够深,适宜乔木生长。

呼伦贝尔草原呈现草原风貌是因为这里降雨量较少,土壤层较浅,不利于乔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