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传:用笔写出来的亿万富翁,80多岁读博士的“大侠”
(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金庸”是他的笔名,“镛”字一分为二为“金庸”。金庸是浙江海宁查氏的第二十二代孙。查家是著名的书香门第,名人辈出,清康熙年间有“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金庸自幼受家风影响,喜爱读书。1939年(15岁),读初三的金庸居然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省内外,收效非凡。
(《中华查氏总谱》)
金庸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外交官。1944年(20岁),金庸如愿考进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可不久,因“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被学校勒令退学。浪迹江湖的金庸,在中央图书馆找了份兼职,借此阅读了大量书籍。
1945年,抗战胜利后,金庸返回家乡,在杭州《东南日报》任外勤记者,后考进上海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1948年底(24岁),毕业后,金庸被派往香港《大公报》任编辑。不久,金庸调到《新晚报》当副刊编辑,与梁羽生结为知己。
(梁羽生)
1955年(31岁),《新晚报》连载梁羽生的新派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大受欢迎。看到商机的总编趁热打铁,要金庸也“一试牛刀”。
于是金庸完成了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小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新晚报》销量大增,金庸的武侠写作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59年,金庸出版了《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等,石破天惊,全城争读。《射雕英雄传》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生动丰富,雅俗共赏,奠定金庸新派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这年,金庸只有35岁。
(《射雕英雄传》)
1959年(35岁),金庸带着8万港币,自立门户,创办了《明报》。《明报》刚出版时,年销量只有6000份,很不被人看好。为了扩大报纸的影响力,金庸一手写武侠小说,一手写时事评论,以博得更多人的关注。
在金庸的苦心经营下,《明报》陆续推出《明报晚报》、《明报月刊》、《明报周刊》等系列报刊。金庸靠着自己的两支笔,撑起了《明报》大业。
1972年(48岁),金庸封笔,退出江湖。前后十七年,他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让读者百看不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令人念念不忘。
而《明报》发展喜人,已经成为报刊行业的佼佼者,日销量超过10万份。报社还开始涉足出版行业,建立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金庸在北大演讲)
1985年(61岁),金庸受邀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金庸提出的“政制协调方案”,被纳入基本法使用至今。
1991年(67岁),《明报》在香港上市,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亿万富豪榜”。金庸被誉为文人致富的典范。
1993年(69岁),金庸从明报集团退休。
(金庸族亲)
2005年,81岁高龄的金庸老当益壮,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并取得历史硕士学位。5年后,他又取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令人折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与世长辞,享年94岁。在金庸逝世当天,金庸迷相聚襄阳古城,点亮蜡烛,为“大侠”送行。
(为金庸送行的襄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