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是翡翠玉器雕刻的常用题材,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意的美好寓意,可是你知道如意的来历吗?
如意,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它的历史远远要早于翡翠,在翡翠没有传入我国之前,如意一般都是用金、玉、竹、骨等制成,一般情况下,如玉的头部是灵芝形或呈云形,如玉的柄微微弯曲,用于平常的指划或者仅仅供玩赏。
我国古时的如意,起源于百姓的日常家居生活,源自于一种古人称为“不求”的搔背工具,即现代的“痒痒挠”。据故宫博物院的资料记载,最早的如意,柄端是手指的形状,在清朝的《事物异名录》中记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另外,还有一种用于记事的“笏”,也叫“朝笏”或“手板”,古人把作为“不求”的如意与这种“笏”进行结合,更方便日常的使用。
这后来,如意又有了进一步的分化,其中一支保留了挠痒痒的实用功能,广泛流传于民间,而另一种演化成纯粹意义上的陈设珍玩,更强调了如意的吉祥意义,象征着吉祥如意,被人们用来祈福。
据记载,康熙年间,如意已经成为了皇宫之内的玩物,在皇帝的宝座、宫殿之中大量摆有如意,以表示吉祥顺意;清代的皇帝和皇后,还经常拿如意来赏赐王公大臣以示皇恩浩荡;甚至在皇帝选妃时,如果把如意交给其中的一个女子,就意味着这个女子被选中,将会是未来的皇后。到了民国时代,如意又成为了有钱人间相互馈赠的贵重礼品,互相祝愿称心如意。
而翡翠在清朝的大规模使用,使如意的材质越来越多的使用翡翠,在这一时代,翡翠如意的工艺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原来的手形如意,演变成了卷云形、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等等,增加了如意的“仙气”和祥和的神韵,如意也就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昂贵和尊尚程度。
据说,在清代每逢年节,王公大臣和各地督抚,肯定要向皇宫进奉如意,正所谓是“椒契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在清朝年间,大型的如意用作厅堂的一种陈设,而小型的如意就用来馈赠亲友祝愿对方吉祥如意。翡翠如意因其材质的难得和珍贵,达宫显贵和王公贵族才有可能拥有。
俗语说“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翡翠如意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发展到现在,雕工和造型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中国人喜欢翡翠如意,不仅在于它的稀有或色泽美丽的外观,而更在于它更深一层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传承。不同雕工的翡翠如意,不仅蕴含着中国千百年来深厚的传统文化,也表达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老王论翠】老王,云南爱翡爱翠珠宝创始人,用生命去拥抱翡翠的极度痴迷者。
若你也爱翡翠,请加个人微信:feicui811(爱翡爱翠珠宝)。公众号:fczbzs(翡翠珠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