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坚守列宁格勒,为什么妇女们功不可没?

如果说二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场,那一定是苏德战场,据战后资料显示,苏联损失2600多万人;如果说苏德战场上,哪一个城市损失最大,那一定是列宁格勒,她在被围困的近900天中,军民损失达150多万人。

作为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是重要的海港和工业中心。战争伊始,她就成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击目标,随着局势恶化,苏联领导人再次想到了朱可夫,命令他坚守该城。朱可夫肩负上级的信任,开始了一场“全民保卫战”。

然而,就在1个多月前,朱可夫刚刚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

1941年7月,德军在三个方向上深入苏联腹地,最远已达600公里。德军的闪击战术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进攻势头有所减弱,尤其是其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停止了前进。双方领导人的“瞎指挥”,却影响着战争走势。

德国领导人突发奇想地抽调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一路向北协助进攻列宁格勒,一路向南攻占基辅。尽管从当时的战术效果来看,分兵协助两个方向,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却丧失了中路突击的最佳时机,导致兵败莫斯科城下。

德军新的动向,很快引起了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的注意,他建议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后撤至第聂伯河对岸,避免德军从侧后包抄。但一意孤行的苏联最高统帅,坚决反对并撤销了朱可夫的职务,致使65万苏军官兵成了俘虏。

惨重的事实,彻底让苏军最高统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应该过于干涉军事指挥,决定改正这个错误。他召回朱可夫并当面承认了错误,但有所顾虑的朱可夫并不愿意待在参谋部,表示更愿意去最危险的地方,发挥自己的作用。

基辅战役的辉煌成就,让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下士的德国领导人,一下子找到了“军事家”的感觉,并一发不可收,他撤换不听命令的将帅,自己担任德军总司令,一系列的“瞎指挥”,导致输掉了整个战争。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知错就改的苏联最高统帅,安排朱可夫去形势最危险的列宁格勒。此时的德军,在中央集团军群装甲部队的支援下,已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三面包围,一旦丢失,德军将会长驱直入,威胁莫斯科。朱可夫二话不说,带领自己的指挥班子赶往前线。

朱可夫“临危受命”,将混乱的局面稳定了下来。

1941年9月的列宁格勒,尽管在苏联最高统帅的安排下,大量的兵力投入该方向,并有国防委员会成员伏罗希洛夫元帅担任指挥,但依然不能阻止德军的攻势。在此危急关头,朱可夫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接替了他的指挥。

首先,对方面军领导层进行改组。在紧急时刻,没有时间去“挑兵选将”,朱可夫十分“武断”地将自己的指挥班子,全面接管方面军的指挥层,并撤换了下属两个集团军的司令。目的就一个,保证自己的命令“畅通的”得到落实。

其次,整顿纪律和鼓舞士气。被德军吓破胆的苏军官兵比比皆是,不少士兵听到枪响就跑,甚至一些师级指挥员没有接到命令就后撤。这在战争期间是坚决不允许的,朱可夫颁布命令,凡擅离职守、逃跑的一律执行战场纪律。

“战场纪律”,是指部队战时对临阵脱逃、叛变、投敌分子阻止无效后,可就地果断处置。也就是说,只要有逃跑行为或者正在逃跑不听劝的,可以不容分辨地就地“解决”。朱可夫为了增加震慑力,逮捕和枪决了一批擅离职守的官兵。

更关键的是,千方百计地阻止德军进攻。他将城区防空用的高射炮,布置在阵地前沿充当反坦克炮,将波罗的海海军的所有舰炮支援防御,并把城内所有军校学员,组建成6个独立步兵旅,开赴前线,同时,在城市要道布置密集的雷场。

善于思考的朱可夫,还发现德军一个重要的战术特点,就是对苏军在防御过程中所表现的主动反攻十分敏感,会分兵进行应付,从而可以减轻正面防御的压力。每次德军进攻时,朱可夫就不断地在其侧后实施反冲锋,抵消了对手一次次的攻击。

朱可夫一面组织防御,一面将城里的民兵、工人、学生组织成战斗部队,充当战役预备队。尽管他们的战斗素养不高,毫无作战经验,伤亡惨重,但“有总比没有强”,列宁格勒防线始终岿然不动,他的大纵深梯次防御再现神威。

不仅如此,朱可夫发动全民保卫战,妇女能顶半边天。

1941年秋,列宁格勒在朱可夫的指挥下,抵挡住了德军最凶猛的进攻,但一面临海,三面被围的形势并未改观。不仅要应付残酷的防御战斗,以及德军的空袭、炮轰,还要应付粮食紧缺的问题,但几百万军民,决心团结起来保卫这座城市。

一是,建立以营为单位的防御区。为了加强和有效防御,朱可夫将全城分为了6个防御地段,并建立了99个营防御区,这里的人们来自各个部队、地方,彼此不认识,但都能自觉地团结在一起,他们设置路障、陷阱,与德军展开殊死搏斗。

二是,将居民组织起来,给他们发放武器弹药,保护自己的家园。并在城市的工厂、桥梁和城市建筑安放地雷或炸药,一旦德军攻入,就连同这些建筑一起炸掉。此时的列宁格勒城,俨然就是一个大堡垒,城里的每位市民都是战斗者。

更值得宣扬的是,城里的妇女们。男人都上前线打仗,大量的城防工程都有妇女们去做,当时城区的供给已经十分紧张,居民的面包定量先后下降了5次,平均每天只有250克,不少妇女在挖工事时,饿的一头扎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即便如此,平均每天有4500名妇女在城外挖防坦克堑壕。在战役期间,列宁格勒城内外,共计挖了150公里的防坦克堑壕、600多公里的交通壕,这些大都是妇女们做的。所以,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妇女们功不可没,她们能顶半边天。

然而,饥饿是朱可夫遇到的最大问题。尽管苏军最高统帅下令动员支援列宁格勒,但情况依然没有大的改观。德军在几次猛烈的进攻后,确定这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决定放弃攻城,改为围困,妄图让城中的苏军官兵们“自生自灭”。

列宁格勒的军民们,忍受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地坚持斗争,在坚持了近900天后,才解除了包围。他们非但没有垮掉,反而牵制了德军的重兵集团不能动弹,有力支援了其他战场上的战役。最终,朱可夫领导的全民参战取得了胜利。

列宁格勒战役,如果没有朱可夫,能取得胜利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朱可夫传》、《回忆与思考》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