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大海沟是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沟,最深处达到了1万多米。由于海水足够深,再加上探险深海的难度足够大,因此这里可谓是地球为数不多的净土之一。
然而,日本科学家利用海底探测器,探测到了这里存在人造塑料颗粒。
根据冰山法则,如果我们在1万米深的海沟里发现了塑料颗粒,那么这意味着海洋里可能漂浮着非常多的塑料,这将会对海洋生物产生较大的影响。
生物与塑料颗粒
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都是这三者之中的一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太阳能、地热等生产能量,来维持自我的生长。
消费者是指自身不能生产能量,只能通过消费生产者来获得能量。
分解者是指能够将有机物转化为简单无机物的生物,一般微生物充当该角色。
在人类还未出现之前,这三者的关系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影响着另外一环,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如果这一环之中任何一环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比如:当自然界生产者变少时,消费者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然而人类的出现,改变了自然界的生态关系。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出了高分子聚合物,这类物品虽然是有机物,但非常难以降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该生物是人类制造出的,自然界中的分解者没有专门分解该物体的酶,以至于它们难以降解。
这些有机物进入到自然界中时,会在紫外线的照射,风力作用,雨蚀以及冰冻条件下,降解成一个个微小的塑料颗粒,进入到生态链中。
其中,一些小型塑料颗粒会随着动物进食,进入到生物体内。我们知道,虽然塑料是有机物,但没有相应的微生物能够分解它们,事实上不仅微生物无法分解它们,连生物的消化系统也无法分解。
这些塑料会像重金属一样,富集在生物体内。
在地球的生态链中,生物是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式的链条来获取能量,而塑料也伴随着这条能量流动链条,逐渐富集到生物体内。
生物体型越大,富含的塑料就越多,而人类又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所以人类虽然不会直接吃塑料,但会通过食物间接富集到人体内。
就这样,人类会因为摄入塑料过多而导致身体不适,严重时可威胁健康安全。
海底发现塑料,意味着什么?
我们知道,海水越深,环境越恶劣,能够在这里生存的生物就越少。
这是因为海水阻隔了大多数的太阳光,其中能到达万米深度的太阳光几乎没有。然而太阳光又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的能量来源,没有太阳光就意味着海底的生物无法利用太阳光来合成能量。
它们只能利用海面飘来的浮游生物以及生物残骸来维持生命。当然也有一些海底有热泉口,这些热泉口也可以为生物提供能量。
总而言之,海底属于大多数生命的禁区,能够在这里生存的生物数量非常稀少。
再者,海底受人类污染较少,这里的生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如海面上的生物。
种种因素导致着,生活在深海中的生物,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较高,而在海底发现塑料,则意味着海底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可能会造成许多生命在海底无法生存。
再者,在海底发现塑料,意味着地球上的净土又少了一个。
总结
塑料虽然是有机物,但却没有能够分解它的微生物,以自然降解的速度来看,一块塑料袋至少需要花费上千年才能完全被降解。
而在这1000多年里,这块塑料会游走在各个生物体内,对这些生物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即使该生物死亡后,这些塑料颗粒仍不会消失,而是会游走在下一个生物体内,就这样一直循环。
目前,人类每年消费5万亿个塑料袋,然而至今为止,我们仍未找到处理这些塑料袋的最佳方式。也就是说,这5万亿个塑料袋,要么被焚烧了,要么流向了生态链。随着时间的叠加,未来地球可能会被白色垃圾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