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强大的国家被迫亡国了?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失去威信之后,诸侯国开始纷纷建立国家,宣布自己的独立。因为周朝君王分封的地域不同,就存在了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差距。在春秋初期,晋国凭借着中原地区的封地在中原地区和其他国家同足鼎力。随着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不停躁动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晋国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国家内乱。

后来在晋文公时期,其他诸国发生动乱,为了稳定国家安宁,中原各国之间行成同盟国的关系。因为晋国一家独大,渐渐地就控制住了中原诸侯。就这样,晋国走上了称霸中原的道路。但是在后期发展中,晋国内部却出现了危机。最后落的一个三家瓜分晋国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晋国这么强大的国家被迫亡国呢?

【晋亡国之背景】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没有吸取周朝名存实亡的教训,反而一直实行三军六卿的国家政权管理制度,在晋国始初,内部权利的制约还算稳定。但是随着朝代更替,各个公卿对权利的追求也越来越明目张胆。因为诸侯争霸,大国吞并小国之后,晋国所占领的地域也越来越多,一些公卿不甘心自己手里的权利,就互相碾压。最后晋国大权大多数都被把握在了几个公卿手中。公元前六六三年开始,六个公卿发生争斗,最后仅剩下四家公卿,分别是,韩、魏、赵、智。

【晋阳之战结果】

最初的智家公卿原本想的是使用计谋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但是结果却不如人意,智家公卿先是打着振兴晋国霸业的旗号,建议其他三家将自家土地拿出来归还晋国,帮助晋国实现霸业。但是没有料到赵家公卿会拒绝呈上土地。于是气急败坏的智家公卿联合其他两家公卿一起合力攻打赵家,史称晋阳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智家公卿提出一个建议,把晋阳城外的水坝放开,水灌晋阳。智家公卿还得意洋洋的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说给赵家和魏家听,但是在赵家和魏家眼中,这似乎是一种暗示,恐怕以后自家城池也会受到这种对待,于是心中留下芥蒂。

在晋阳城中的赵家公卿显然有些着急,且不说丢失城池,水漫晋阳的结果恐怕会是失了民心。于是在门客的建议下,赵家公卿赵襄子答应了和韩家,魏家的联合。于是在这场战争的某个深夜,智家公卿还做着自己心中宏图霸业的美梦,对外面的情况浑然不知的时候,突然一阵嘶喊吵到了他。匆忙起身的他,其实已经意识到一切都已经晚了。其他三家已经暗中联合,歼灭了智家军队。最后的智家公卿也只能轮到死亡的命运。在此之后,智家的领土被其他三家分散殆尽,晋国的土地也被完全侵占。三家不满足于公卿的地位,领了周天子的封号,正式成为诸侯王。

【晋灭原因】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正式灭亡。但是春秋初期开始,晋国都是一个中原强国。其他国家灭国的原因也都是外部侵占,而晋国灭国的原因为何是从内部开始?在根本上还是分权制度惹得祸。从晋国吞并其他小国源头探寻真相可以发现,这都是公卿大夫的私心作祟。为了扩大自家土地,公卿大夫不断打着为了晋国的旗号发动战争。虽然晋国土地扩大了,但是最终的权利还是落在了公卿手中。而且因为晋国初期发生公子夺权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王权的地位,晋国就直接将权利分散到了公卿手中。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后期晋国的悲剧。

【后记】

春秋和战国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时期,所以两个时期也就出现了不同的霸主。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变化。而三家分晋也是春秋时期转向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代表了春秋的终点和战国的起点。晋阳之战之后,晋国灭亡,但是出现了三个新的诸侯国家。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三家分晋的描写在开篇,描写甚多,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意义。在此之前,各个诸侯国所处的还是奴隶制社会,但是从三家分晋以后,各个诸侯国完全实现了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换的过程。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征的历史变化中,三家分晋有些划时代的影响力,对此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