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首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这诗怎么不压韵,但是质朴无华,情真意切,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卷》评价道:“情辞凄婉,言短义长,已深合风人之旨矣。”但是,如果你知道此诗的作者是契丹人耶律倍的时候,就顾不上什么平仄、压韵了……字对齐了就不错了。
耶律倍小名图欲、突欲,嗜书如命,文武兼备,不喜射猎。阿保机之长子,其母为淳钦皇后萧氏(述律平)。
目前,学术界还是比较认可耶律倍对汉文化的认同的。实际上,耶律倍对汉文化感兴趣,才促使他接受汉文化,学习汉文化。
契丹神册元年(916年),十七岁的耶律倍被立为太子。当时契丹始建国,据《辽史·义宗传》载,一次,耶律阿保机询问近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众臣皆云应当首先祀佛。惟独耶律倍看法不同,他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闻之“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择奠”。
又《辽史·太祖本纪》载:“(神册四年)秋八月丁酉,谒孔子庙,命皇后、皇太子分谒寺观。”
可见,耶律倍十分推崇孔子,也说明他非常熟悉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换句话说,要想达到这种熟悉程度,必须对汉语下一番功夫来学习和掌握。此外,也侧面反映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认为:契丹政权属于中国,祭祀时一定是中国人。
在文学方面,耶律倍的汉文化造诣很高。他善于用汉文、契丹文写作,据《辽史》载,耶律倍:“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爇之术,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耶律倍亦“能为五言诗。”在耶律阿保机占领渤海后归国时就曾“作歌以献”。自东丹国南迁后,将全部心血投入诗词歌赋的创作之中,“既归国,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不过,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至今只留存了他除亡命后唐时留下的“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从此投外国,羞见故乡人”这一首诗。
在绘画方面,耶律倍和五代后唐著名画家胡瑰并列。前面讲过,契丹政权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从上层皇宫贵族到普通老百姓,有很多善诗词、工绘画的人。如辽圣宗耶律隆绪喜欢绘画,辽兴宗耶律宗真爱好儒术、通音律、晓绘画。此外,朝廷还设置了翰林院,翰林中有许多绘画能人,显然已将绘画作为巩固政权的一种工具。
作为一个契丹人,耶律倍当然善于描绘契丹族的风土人情,加上绘画技巧娴熟,其作品基本表现的是契丹上层者骑马狩猎的游牧生活,画面细致入微,真实生动,可谓自成一家。时人称之为“神品”,如《图画见闻志》载宋代郭若虚的评论:“善画本国人物鞍马,多写贵人酋长,胡服鞍勒,率皆珍华。”清代《石槊宝笈初编卷》载有元人朱德润评价:“笔法圆细.人马劲健,甚有盛唐风韵,故可宝也。”他的画作很多,如北宋《宣和画谱》著录其75件作品,只是传世画作却很少。
不过,作为契丹族人的耶律倍,既仰慕并认同汉文化,又保留本民族文化的作法,并得不到契丹贵族保守势力的容忍。
早在他支持其父耶律阿保机“尊崇”儒家思想时,已经被保守势力“抛弃”。保守势力是天然抗拒汉文化的,因为它威胁到了契丹民族文化的“根基”。保守势力开始在政治上不支持耶律倍,使其在皇位继承的斗争败下阵来。
阿保机死后没有留下明确的继任者遗诏,致使长子耶律倍与次子耶律德光开始争夺皇位。尽管在此之前阿保机为了推进契丹政权的政权汉化,重用耶律倍,但他也十分钟爱次子德光。据《辽史》载:“又尝大寒,命三子采薪。太宗不择而取,最先至;人皇王取其干者束而归,后至;李胡取少儿弃多,既至,袖手而立。太祖曰:“长巧而次成,少不及矣。”即使立耶律倍为皇太子后,还“授(耶律德光)天下兵马大元帅,寻诏统六军南徇地”。
只是,最后让耶律德光继承皇位的是述律太后。
在契丹政权里,握有实权的人,绕不开述律太后。据《辽史》载:“行兵御众,后常与谋。太祖尝渡碛击党项、臭泊二室韦乘虚袭之;后知,勒兵以待,奋击,大破之,名震诸夷。”耶律阿保机死后,“皇后摄军国事。”
对于两位继承人,述律太后偏爱于耶律德光。据《辽史》载:“天皇王(德光)性孝谨,母病不食亦不食,侍母于前应对或不称旨,母扬眉视之,辄惧而趋避,非复召不敢见也。”
而对耶律倍,则不仅不支持还处处为难。《辽史》载:“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长;进东丹王赴朝,当立。由是忤旨。”将他“以党附东丹王,诏下狱,讯鞠,加以炮烙。不伏,杀之,籍全家。”
最后,耶律倍不得不放弃皇位之争。《契丹国志》曰:“太祖崩,述律后爱中子德光,欲立之,至西楼,命与突欲俱乘马立帐前,谓诸将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辔。’诸将知其意,争讙跃曰:‘愿事元帅太子。’后曰:‘众之所欲,吾安敢违?’遂立之,为天皇王,称皇帝。”《辽史》也曰:“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谓公卿曰:‘大元帅功德及人身,中外攸属,宜主社稷。’乃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于是大元帅即皇帝位,是为太宗。”
耶律德光得到皇位后,不仅严密监视自己的大哥耶律倍,还继续“清除”大哥的势力。公元930年,耶律倍通过海路逃出契丹,受到后唐皇帝的隆重欢迎。七年后,后唐将领石敬瑭在契丹人的支持下发动叛乱,并推翻后唐,建立后晋政权。为了回报辽太宗耶律德光“知遇之恩”,石敬瑭杀死了耶律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