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遗骸应该怎么办?土葬、火葬、天葬?事实上一些公司最近在推崇生态葬,用遗骸培养蘑菇,用人体做成堆肥,以及出现了海葬。
生态葬
根据《太阳报》《独立报》等报道,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堆肥葬,目前该项目已经得到了美国法律的支持,在今年5月份就可以正式运营。
顾名思义,堆肥葬是将人体做成堆肥,该公司会将人体遗骸放入到固定的容器之中,然后在该遗骸与容器的间隙用覆盖上各种碎木片,干草等,然后封上盖子。
在该容器内,温度和湿度都会保持恒定,以便让容器内的微生物更快的繁殖和分解人体蛋白质等。
大约一个月之后,人体遗骸就会转化为土壤。然后这些土壤可以交给亲属,由亲属决定将其种花还是种草,亦或是种上一株特殊的树,以纪念亡者。
除了堆肥葬之外,还有一家公司突发奇想准备做蘑菇葬。
当生物死亡后,该公司的人会为遗骸穿上特定的衣服,这些衣服里有大量真菌孢子,也有一些腐质纤维素。孢子在生长过程中,菌丝会吸取遗骸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然后生长。
虽然该蘑菇并不能使用,但是在蘑菇分解蛋白质的过程,相当于把人体携带的能量又转移到蘑菇身上,完成能量的流动。
为什么要推动生态葬?
我们知道,各国绝大多数地区采取的都是土葬,一些发达地区采取的则是火葬。然而这两种葬法实际上对人类都不友好。
人体身上携带者几十亿个微生物,即使当人体死亡后,这些微生物还可以依靠人体的蛋白质存活一段时间,尤其是病毒。
病毒是一种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存在,当它在宿主细胞体内时,会表现出生物的一面;但当它在自然环境中时,又会像一块石头一样存在好多年。如果病毒存在于空气中,陆地表面,那么经过太阳光照射之后,会杀死一部分病毒。
然而土葬之后,相当于为病毒找到了一个栖息之所,它们会在这里潜伏数年,甚至几百年,几千万年。
比如:西班牙大流感早在100多年就消失了,然而科学家却在永久冻土层中的一具一百多年前的遗骸中提取到了这种病毒。
目前冰岛等高纬度地区已经禁止人们土葬了,这是因为这里的气温较低,遗骸不容易分解,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能够存活的时间更久,或可对未来人们造成伤害。
而中低纬度地区,虽然遗骸能够被分解,但由于土葬方式掩埋较浅,病毒或可被释放到环境中。
因此,大多数地区开始推崇火葬。
然而,火葬虽然能消灭人体的微生物,但是火葬却浪费了大量能量以及污染环境。
事实上,地球所有的能量来源都源于太阳光,再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了生物能,以此构建了以植物为根本的生态系统,人类也不例外。
我们知道,生态系统一共分为三层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植物属于生产者,而人类属于消费者,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一般情况下,生产者生产能量,消费者消费能量,分解者将消费者以及生产者分解掉。这样才完成了能量的传递。
然而,火葬的方式阻断了能量的传递,也就是说分解者不能把人体遗骸分解成植物可以利用的能量,因此植被能够吸收的能量变少了。
再加上,火葬需要大量的可燃物质,而火葬的过程又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果地球70多亿人口均采取这种方式,将会增加地球环境的负担。
基于这种背景下,生态葬的方式应运而生。
总结
无论是天葬、海葬以及堆肥葬,本质上都是让人体所携带的能量重新流入到自然界中。比如:土壤葬,本质上就是将人体所携带的能量,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重新流入到土壤之中。相对于土葬而言,土壤葬更环保的是在人体被分解之后,工作人员会对该土壤进行杀菌灭毒处理,之后再交给家属。
尽管这些生态葬更为环保,然而凡是因传染病去世的患者,都必须使用火葬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消灭遗骸身上携带的微生物,从而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