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场鼠疫能夺走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哪些鼠类是传染源?

当代零散出现的鼠疫,为什么所有人都应该了其传播途径?

若将人类在地球上进化的历程与地球的演化相比,那么,数百万年不过只是数十亿年时间的短暂一瞬。瘟疫曾在地球上席卷多少次不得而知,但仅仅是人类史上有记录的瘟疫便数不胜数。从时间近的来说,相信大家都不会对天花、霍乱、非典、流感感到陌生。而在众多传染病之中,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一定足以让所有人心生畏惧。

不管是被感染者身体所表现出的明显中毒症状,还是可能在两到三天的时间内就取人性命。仅仅是鼠疫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就不止一次,动辄数千万人死亡,死者紫黑色的尸体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而且,鼠疫的传播途径,不止鼠蚤叮咬传播和经皮肤传播这两种相对比较局限的方式,令人防不胜防的呼吸道感染,则是鼠疫在人类社会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的确,鼠疫在距离我们较近的时间里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遗忘它能给生命带来的强大威胁。事实上,人类从未彻底消灭鼠疫的发生可能,而不食用那些可能传播鼠疫杆菌的野生动物,也只是防疫的重要一方面。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对鼠疫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了如指掌,以便更好地应对大自然可能带给人类的挑战。

鼠疫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包括、但不限于欧洲中世纪大瘟疫!

对于所有人类而言,大家最真实的东西,一定是从出生就注定会失去的短暂生命。所以,人类在地球上进化的这数百万年时间,一直都不曾放弃过对永生的追求。但也正如大家目前所看到的这样,人类社会现阶段的科学技术能够实现延缓衰老,但并不能做到让任何一种生命永远不死。

所谓的悲剧,就是把这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大家眼前,毁灭给人看。所以,若要对鼠疫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进行呈现,不如就用它对生命的摧毁程度来体现:

首先,我们可以先从发生于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欧洲中世纪大瘟疫说起,这场长达6年(1347年到1353年)的瘟疫,在诸多文献中都被记录为“黑死病”,并造成了大约2500万欧洲人因此而丧命。

对于当下拥有十四亿人口的我们来说,或许不少人会对这个数字表示不足为奇。但事实上,当时欧洲的总人口也只有7500万的样子,相当于这场鼠疫让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生命。

其次,从当年鼠疫传播的地理路径来看,原本起源于中亚的鼠疫一开始感染了费奥多西亚,而后才经由亚欧商人将“鼠疫耶尔森菌”传播到欧洲。其中一座名为佛罗伦萨的城市,在这场疫情中死去的人数更占比80%。

为什么说鼠疫让欧洲陷入了历史上最悲惨的时期之一?作为鼠疫感染的最后一站,包括意大利、北欧和俄罗斯等欧洲各地,他们都在当时的那场瘟疫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果这些与我们相隔有一定距离,也距今有较长时间的鼠疫无法对你有所触动。那么,我们不妨以1910年发生在东北的一场鼠疫为例。而且,这场累计造成了6万人左右死亡,且疫情持续世间仅为6个月左右的大瘟疫,原本是从中东铁路传播到哈尔滨境内。在疫情最严峻的关键时期,每天都会有数十人死亡,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83人之多,而且这仅仅是哈尔滨市内的感染情况。

鼠疫的本质是什么?

从本质上来说,鼠疫就是人类接触传染源之后感染了鼠疫耶尔森菌(鼠疫杆菌),甚至造成了曾与其有亲密接触的人感染。事实上,鼠疫原本是在所有啮齿类动物之间流行,其自然宿主包括、但不仅限于鼠类动物,比如,旱獭。而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肺型鼠疫,其传染源则是被鼠疫耶尔森菌感染的人类。

正如其他病毒感染一样,其实人类也同样对鼠疫普遍易感,且鼠疫感染者的症状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鼠疫也主要被划分为脓毒血症型鼠疫、肺鼠疫、腺鼠疫、轻型鼠疫,以及其他更为罕见的类型,包括:皮肤型(鼠蚤叮咬)、肠炎型(病菌可在粪便中查出)、眼型(眼部侵入)、脑膜炎型(可培养出病菌)和咽喉型(口腔侵入)。

当然,即便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但并不是所有鼠族动物都是鼠疫的传染源。整体而言,传播鼠疫的鼠类动物主要是黄胸鼠和褐家鼠。截至目前,前者已被列为濒危物种,而后者则是城镇和农村现存数量庞大的害鼠。虽然这两种鼠类的外貌比较相似,且栖息地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但黄胸鼠的体型要比褐家鼠瘦小很多。

生物灭绝论-为什么人类不能将老鼠全部消灭?

从人类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地球上曾发生过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皆非某个生物群的作用结果,而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动物都被波及。不得不说,人类的确是一个特别“会吃”的物种。不管是制造蝗灾的沙漠蝗虫、携带了冠状病毒的野生蝙蝠,还是可能会带来鼠疫的鼠类动物,都有人敢将它们当作食物吃掉。

古人言病从口入,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可谓经久不衰。并且,一旦爆发了与野生动物有关的疫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自省,停止食用那些本不属于餐桌的食物。而是在质疑这些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生物,为什么不将他们彻底消灭,反正大家的生活也不会因为它们的消失而发生任何改变。

之所以部分人会有这样的反应,一方面是对鼠疫本身不了解,认为只要消除了老鼠的踪迹,就切断了传染源。但事实上,像野狼、骆驼、野狐,甚至野猫和羊也有可能是鼠疫的传染源,难道我们要把这些动物全部都彻底消灭吗?而且,正如人类的进化从未停止,大自然中的那些可感染人类的病原自身也在发生变化,它们可以在新的物种之间进行传播,而不是我们想当然以为的那样会从此灭亡。

另一方面,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以及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类型,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蝙蝠不仅携带了多种病毒,更是诸多森林树木的播种者,以及夜行昆虫(比如蚊子和蛾子)的主要控制者。

鼠类动物也同样位于生态系统中的多个食物链中,那些需要被它们吃的生物,以及将其作为主要猎食物种的生物,都需要它们稳定地存在于大自然中。这些相互交错的食物链形成了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稳定,则跟食物链中各物种的稳定性密切有关。

那些不会传播鼠疫的鼠类动物可以吃吗?

在上面的内容中,已经介绍了哪些鼠类是鼠疫的主要传播者,也对其他可能成为鼠疫传播源的野生动物做了简单介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不会传播鼠疫的动物就可以被大家食用。“变化”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的真理,正如“鼠疫耶尔森菌”原本是在啮齿类动物之间传播,却因为人类介入它们的栖息地而逾越了种族界限。

众所周知,鼠类动物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生个三四胎算是常态,且每一胎都可以产鼠仔四五只。但也不是所有鼠类物种的数量都很庞大,尤其是在当地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之后。比如,作为山区这种地理环境中最常见的野鼠-社鼠,却早在2008年的时候就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虽然,社鼠这种野生鼠类携带鼠疫的概率较低,但它们的现存数量原本就有限,人类食用无疑会加快它们的消亡。

简而言之,野生动物不吃就会泛滥成灾,不过是我们站在猎食者的角度主观臆断的想法,大自然从来没有忘记给这些生活在地球的生物带来挑战。老鼠肉好吃吗?这大概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毕竟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式。目前各地区都已经明文禁止大家食用野生动物,而私自猎食或买卖野生动物、尤其是那些还需要加以保护的野生动物,将不仅仅是受到道德上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