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境外感染人数破万,世卫组织为何还不宣布“大流行”?

随着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全球大流行的趋势似乎无可避免。但在要不要宣布全球大流行的问题上,依然存在两极的看法。

日内瓦当地时间 3 月 3 日,世界卫生组织对外发布了最新一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情况发展的每日报告。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3 月 3 日上午 10 时,在中国境外共有 72 个国家(前日为 64 个)确诊新冠肺炎 10,566 例,死亡共计 166 例。与前一日的报告相比,中国境外新增确诊病例 1,792 例,新增死亡 38 例。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在过去 24 小时内,中国报告了 119 例新增病例,这是自 1 月 20 日以来的最低新增数。而中国境外新增病例数已是中国境内新增病例数的 15 倍。其中,韩国、意大利、伊朗和日本 4 个国家的情况最令人担忧,尤其是境外确诊病例有 80% 是来自韩国、伊朗和意大利 3 个国家的。

截至本文撰写之时,世卫组织官网统计全球确诊病例已达 91,783 例,全球总死亡病例数为 3,123 人。从上述地图也可以看出,目前出现疫情的国家已经遍布五大洲,只有南极洲幸免。

百年一遇的“大流行”?

随着 WHO 获得更多数据,现已越来越了解这种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谭德塞表示,新冠病毒既不是 SARS,也不是 MERS,更不是流感;它是具有独特特征的新型病毒。新冠病毒和流行性感冒都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并通过相似的渠道传播。但是,新冠疫情与流感之间有几点重要区别。

首先,根据目前的数据,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效率不如流感。因为流行性感冒的传播主要是源自受感染但尚未患病的人,而新冠病毒似乎并非如此。根据目前数据显示,只有 1% 的上报病例为“无症状患者”,而且大多数病例在 2 天内都有症状出现。但要注意,新冠病毒导致的疾病比季节性流感更为严重,因为它是一种新病毒,没有人对此具有免疫力,而全球有许多人已建立了对季节性流感病毒株的免疫力。

而且,人们拥有针对季节性流感的疫苗和治疗药物。但对于新冠病毒来说,目前既没有疫苗,也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所以人们要提高警惕。目前有很多国家都在进行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并且已有 20 多种疫苗正在研发之中。最后,WHO 从来没有讨论过对季节性流感的控制,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但对新冠病毒来说,遏制其传播是可能的。因此,各国应该针对新冠病毒进行接触者追踪,这样可以防止感染并挽救生命。

图 |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 月 3 日也是他的生日,发布会上他表示收到了来自非洲刚果的礼物——连续两周没有上报的埃博拉病例,并且目前没有患者接受治疗;但他也说道“另一场战争变得越来越复杂。”(来源:Twitter/WHO)

随着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在亚洲、中东和欧洲的不断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此次疫情是不是正在扩大其影响,变为一种新的在全球广泛传播的“大流行”传染病。在美国,虽然目前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刚超过 100 例,并有 9 例死亡。但其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前任负责人 Scott Gottlieb 博士对媒体表示,美国可能有“几百或几千个”新冠肺炎病例尚未被确诊上报,至少有两个州、甚至是四个州正在发生“社区传播”。

比尔·盖茨在 2 月 28 日发表言论,认为新冠病毒可能是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疫情;但世卫组织显然对是否使用“大流行”来定义新型冠状病毒考虑得更为谨慎。2 月 28 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媒体例行会上宣布,WHO 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从“高风险”提高至“非常高”;但并没有决定使用 "大流行" 来描述该疫情。

或许在意的问题就在于:在众多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控制疫情发展、保护公众卫生安全的措施之时,宣布“大流行”这一动作,一方面有助于全球范围内启动更多的紧急行动计划,但另一方面给民众的日常生活或许也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破坏。

(来源:Twitter/WHO)

何为“大流行”病?

“大流行”病的说法本身就足够引起人们的警惕,甚至恐慌。该说法一定程度上源于不同的英文单词对疫情发展程度的不同层级描述。通常,对疫情的爆发描述有三个英文单词:outbreak、epidemic 和 pandemic,某种疾病暴发初期,也就是使用“epidemic”发生之前会使用“outbreak”来表示“病例的突然增加”,其影响范围可能从单个社区扩展至几个国家,但规模比 epidemic 要小得多。

当一种传染性疾病会快速传播给许多人时,就会被称为“epidemic”。而如果该疾病没有被控制住,还在不断地蔓延,公共卫生人员就可能考虑将其称为“pandemic”,也就是大流行,意思是这种流行病已经影响到世界不同地区足够多的人,达到了全球性暴发的程度。这也意味着,当疫情被称为 pandemic 时起,感染的人数、导致的死亡数,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影响将是最为广泛的。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告诉 DeepTech,实际上大流行这个定义本身是很模糊的,持续的、大规模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就可以说是大流行。“其操作有一定的弹性。”

历史上,1918 年到 1919 年间的“西班牙流感”就属于大流行,其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 2000 万至 4000 万人丧生。而时间距离我们最近的,是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也是自 2005 年《国际卫生条例》实施以来首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据美国 CDC 估计,截至 2010 年 3 月中旬,当时的甲型 H1N1 流感疫情疫情导致 5,900 万美国人染病,26.5 万人住院,1.2 万人死亡。此外,全球范围内确诊出甲型 H1N1 流感病例的国家(及地区)的数目为 186 个,出现死亡病例的国家(及地区)有 72 个(数据更新于 2020 年 1 月)。

说回此次疫情,目前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在全球范围内已超过 9 万例,涉及近 80 多个国家,与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疫情的规模相比还相距较远。但有媒体表示,根据 2010 年世卫组织网站上对大流行疾病的“技术标准”:一种新型病毒感染,大多数人没有免疫力,并且在世界各地出现并传播。相较于普通流感,大流行病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与之类似,但有其他可能完全不同的特征,比如季节性流感和大流行流感均可在全年龄段引起感染,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自限性疾病,患者无需治疗即可完全康复。但是,“大流行”的重症病例患者的比例可能会更大,并且持续时间不会有季节性,甚至在夏季也有暴发疫情的可能。

实际上, 2010 年这个“技术标准”的颁布,就和 2009 年世卫组织将甲型 H1N1 流感宣布为大流行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世卫组织宣布甲型流感为大流行病之后,导致了当时大量资源在短时间内都集中投入到疫苗研发之中,但该疾病在后来被证明其实影响有限,这让许多人诟病世卫组织反应“过激”了。

“2009年的时候围堵一个病死率比流感还要低的病毒,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一个笑话。”黄严忠认为,那一次宣布为大流行让大家人心惶惶,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特别是在亚洲国家,大量的资源放在围堵政策上面,其实后来发现这些举措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必要的。

后来,时任世卫组织总干事的陈冯富珍博士曾专门向《英国医学杂志》致信声明,阐释“当初为何宣布 H1N1 为大流行,判断指标是什么”,也就是上述“技术标准”。

这或许也是让世卫组织在判定此次疫情是否宣布为“大流行”病时,变得异常谨慎的原因之一。

“大流行”病带来的影响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 2 月 24 日曾强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尚不可将其称为大流行病。因为当时并没有出现“失去控制的全球传播”或者“大规模严重疾病或死亡”。但随后,世卫组织在 2 月 28 日又对外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从“高风险”提高至“非常高”。

谭德塞表示,我们应该做好其可能发展为全球流行病的准备。但关键问题并不是该关注使用什么词来描述疫情,使用“大流行”与否,不会干扰疫情的任何一次感染,也不会有助于拯救任何人的生命。现在是所有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集中精力做好控制疫情扩散准备的时候。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大流行病亦或流行病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和传播的某些方面尚未调查清楚。这些因素让其被宣布为“大流行”变得困难,尤其目前还有早期迹象表明,在中国、新加坡和越南等国家的疫情出现减缓的时候。此外,将一种传染疾病宣布为大流行病,既不会为世卫组织带来更多的支援与帮助,也不会赋予其新的权力。

而且,“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已经是世卫组织的对疫情设置的最高警戒级别,目前也没有用“大流行”与否来表示影响程度的明确条例。世卫组织作为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也是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其并没有管理各个国家或地区面对疫情如何运行的权力,只能进行号召与建议,但是一旦将疫情宣布为大流行病,很可能会刺激更多的国家在地方或者州一级别推出紧急级别更高的应对措施。

比如,美国 CDC 针对大流行病就有一系列措施,包括关闭学校、远程办公,以及取消更多公共活动等。而一旦大规模采取上述措施,很有可能给民众带来远超病毒所带来的恐慌和损失。据美国媒体报道,当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至 69 人且有 3 例“不明来源”感染病患时,在美国多地的超市就出现了民众排队抢购粮油米面、卫生纸、水等物资的现象;更有甚者,因担心情况失控部分人已经开始在囤积子弹。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当新冠疫情还未形成如此全球扩散的规模时,世卫组织在 1 月中旬就将由此次新冠病毒带来恐慌和混乱的问题称为“信息疫情”(Infodemic),并指出“社交媒体上散布着大量有关疫情、真假不一的消息,这加剧了公众对于疫情的恐惧心理。同时,虚假信息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引发了公共信任危机,也为网络内外的恐慌和种族主义推波助澜。

避免进一步加剧民众恐慌心理,减少可能出现的暴力风险,可能也是世卫组织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今,世界经济紧密联系,一个国家遭殃,其他国家都会受到牵连。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世界经济主要引擎,这种影响就更为巨大。而像发生在西非的埃博拉,对世界其他地方也会有影响,但无法与此次疫情的影响相提并论。

在黄严忠看来,一旦宣布为“大流行”病,全球化可能是最大的牺牲品,因为中国一直在拥抱全球化,一直都是在支持全球化自由贸易。这一次疫情如果重创世界经济的话,更多的国家可能会对自由贸易、全球化更加没有信心。

另附:其他国家疫情进展

不论宣布“大流行”与否,各个国家与地区都应准备好相应防疫措施。谭德塞表示:防疫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每个国家都必须针对本国的国情进行自我风险评估。世卫组织也在继续进行自己的风险评估,并日夜监测这一流行病的演变情况。“我们必须专心防控,同时尽我们所能为潜在的病毒长期存在的可能做好准备。”

不同国家为控制疫情的蔓延所做出的反应动作也有所不同,看似“佛系”应对的新加坡一度是除中国外感染人数第二多的国家,但截至 2 月 29 日,新加坡累计确诊 102 例新冠肺炎,未有死亡病例。从 2 月 21 日开始,治愈病患数便大于新增病例数;在 2 月 23 日,实现了病例零新增。这得益于其政府的快速反应,并有一套完善且经过验证的疾病应对系统;此外,还清楚地列明防疫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民众的建议。这让当地民众对新冠病毒的严重程度,有了直观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作为让世卫组织担忧的日本,在 3 月 2 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发表讲话表示:“为预防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将疫情对国民生活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政府应尽快推进立法程序,制定与新型流感对策特别措施法同等的措施,包括实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条例。”他还强调,根据专家意见,未来的 1~2 周是决定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急速扩大还是逐步缓和的关键时刻。

几天前,安倍晋三在 2 月 27 日要求日本全国的学校停课,以防止新冠病毒的大规模蔓延。而 3 月 2 日正是要求全国小、初、高停课的第一天。不过,即便从宣布到停课已经给出了 5 天时间来安排相关事项,在给地方留出准备时间的同时,也给病毒传播留下了一个“窗口”,但是在 3 月 2 日仍然有部分地方政府拒绝停课,有的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拒绝”,还有的表示“由于家长和企业负担太大,所以拒绝停课”。鉴于有当做“普通流感”应对的新加坡在前,日本的疫情未来会发展如何,还有待时间验证。

图 | 东京一些超市的架子上已经没有拉面了(来源:Twitter)

政府专家会议成员、北海道大学医学研究院教授西浦博根据 2 月 25 日的调查,推算出北海道感染者将超过 940 人。他表示:“目前公布的北海道感染人数为77人,但是推算的数据却是这一数字的 10 倍,‘轻症患者不会向年轻人群扩散’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常理的推断。”

另一个邻居韩国,据韩联社报道,3 月 3 日韩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5,328 例,累计死亡 32 人,当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为 516 例。总统文在寅在3 月 3 日上午的每周内阁会议上表示,随着大邱和附近的庆尚北道新冠病毒危机达到顶峰,韩国宣布对新冠病毒“作战”,政府所有机构进入 24 小时全面戒备状态,并计划直接或间接向新冠病毒应对行动注入 30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1,700 亿元)资金。

在欧洲,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新型冠状病毒风险级别由“中等”提升至“高”。据海外媒体报道,意大利确诊病例数大幅上升,累计确诊病例从 2,036 例已上涨至 2,502 例,其中死亡病例达到 79人,超越了伊朗,成为中国之外因疫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意大利已经对多个出现疫情的城镇采取封闭措施。

西班牙在 3 月 3 日更新的数据显示,该国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数已攀升至 150;其中,有 7 名患者正在接受重症监护,并有 13 例涉及卫生工作者。此外,西班牙还确认了首例死于新冠病毒的病患,一名死于 2 月 13 日的男子尸检结果显示其死因是由于新冠疫情。法国政府在 3 月 1 日关闭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后续开放时间尚不明确。德国也已宣布取消多场展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德国内政部长 Horst Lorenz Seehofer 对媒体表示:为应对疫情,不排除将封闭部分地区或城市。

图 | 意大利米兰 Affori 地区的超市,当地人在网上称为“人们集体歇斯底里”(来源:Twitter)

英国在 3 月 3 日当日新增确诊病例 12 例,总病患人数已达到 51 例,英国卫生和社会工作大臣 Matt Hancock 在 BBC 的采访中表示,如果病毒进一步传播,将制定紧急“作战计划”,包括考虑禁止大型集会,停止足球比赛,关闭学校,劝告人们少乘公共交通等措施,只要这些措施“符合传染病学和科学”,都有可能实施。但 Matt 也强调,目前上述措施都只在考虑中,尚未有任何决定。在英国公共卫生局发布官方建议以前,人们不必选择关闭学校或其他机构。而如果新冠肺炎在英国进一步扩散,政府将计划把已退休的医生护士召回到医疗服务体系中工作,并建议人们在家工作。”

在中东地区疫情最为严重的伊朗,据媒体报道,其境内新冠肺炎感染确诊病例已达 2,300 例,累计死亡人数已达 77 人。目前有疑似病例 4,300 多例。伊朗卫生部表示,将把中国的诊疗方案译为波斯语,并实施全国入户排查措施。

视线回到中国,在发现疫情并采取严厉的管控措施之后,在全国人民和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如今疫情已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据广东卫健委 3 月 1 日晚间发布的消息,深圳市卫健委报告 1 例由英国而来的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北京同样出现两例曾在伊朗出现症状的,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而浙江在 3 月 1 日和 2 日两天内新增意大利输入性确诊病例 8 例。

因此,目前在继续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提高对国外输入性病例的警惕,在出入境管理上进行更为严格的健康检测,以避免疫情感染人数有重新“抬头”的可能。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台了相关措施,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隔离 14 天,不分国内国外,没有区别对待,更不会有例外,只有一视同仁和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