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速度快,5G还有哪些杀手锏?

过去一段时间里,来自全国的数千万网友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全景见证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崛起的全过程。据了解,在这场“战疫”中,5G、AI、云计算等技术和应用齐上阵,成为除医护人员、科研专家外,抗疫战线上的主角。

根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球119个国家或地区的348家电信运营商开展了5G投资。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曾预测:“2020年我国将建成60~80万个5G宏基站、千万级数量的小基站。”

5G建设目前进展如何?

5G与4G相比有什么进步与不同?

5G会“杀死”WI-FI吗?

……

日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IEEE高级会员,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技术指导专家孙松林做客造就,为你揭开5G和中国电信网络发展的神秘面纱。

孙松林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IEEE高级会员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技术指导专家

造就:5G距离大面积使用还有多久?

孙松林:5G在中国是2019年6月6日发的商用牌照,目前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按照以往的电信网络建设经验来讲,大规模建设完成一般在三到五年左右。建成之后能够被用户所认可,以及能够发展出一些相应的应用的话,还需要再过三到五年。

距离5G大规模使用还需要三到五年

造就:5G相对于4G有哪些重大的进步,这些进步是由什么带来的?

孙松林:进步还是蛮多的。第一,它区分了三大应用场景。4G之前使用场景都是无差别的。但在5G时代,它分了三大技术场景: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超高可靠和超低时延通信,这是它的一大创举。第二,从纯技术角度去讲也有很多进展,比如超大规模天线阵列。之前在4G时代,最多就8根天线。但在5G时利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理论上最多能达到256根。另外还有很多其他技术改进,这些改进综合体促进了5G技术的飞跃。

造就:2G、3G、4G、5G网络现在都存在,它们的兼容性如何?

孙松林:我们中国2G、3G、4G、5G全都有,这在世界上很少见,但对于中国手机终端用户来讲是非常幸福的。

中国2G、3G、4G、5G并存

从终端上来说,我们现在的手机2G、3G、4G、5G都可以用,那说明在终端上的融合做得很完美;从基站、通讯运营商来讲,这些网络之间都需要维护,所以运营成本非常高。从技术上讲,它们的技术手段完全不同,因此也需要运营商付出巨大的代价去保证兼容性。

造就:有些国家已经全面放弃了2G频段,中国的政策方向是怎样的?是放弃2G、3G,保留4G、5G吗?

孙松林:国家工信部已经非常明确表态,要逐步地清退2G和3G的频谱。之所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把频谱腾出来给5G以及未来的6G使用;第二,多网并存会使我们的运营成本加剧,而清退2G、3G频谱可以降低成本,这对于整个通信市场是有好处的。

造就:相比国外,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程度是怎样的,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孙松林:我们中国目前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移动通信网络,比如我们的4G基站数是美国的17倍,这些都是保证我们的4G移动互联网能够大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5G时代,以华为、中兴、大唐为首的中国力量在专利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因为这几年的通信产业链调整,使得很多人才从通讯运营商涌向业务运营商,也就是说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我们还需要在通信运营商这边补充大量的技术人才来提高我们的综合运营能力。

造就:5G的商用化、民用化有哪些先决条件?这些先决条件中我国或者世界已经完成了哪些?

孙松林: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看覆盖率。5G就是蜂窝网络,而蜂窝网最重要的就是全覆盖。5G的频谱问题会导致它需要覆盖的基站比4G多1.5—2倍,因此初期大规模网络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但这一步也只是解决了连接的问题。

第二,5G是一个革命性的通信技术,要想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就要与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这些数字科技进行深度融合,这个融合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去完成。

造就:从民用的角度讲,5G的到来,会“杀死”Wi-Fi吗?

孙松林:我认为5G这种蜂窝网与Wi-Fi是并存的关系,不可能说谁把谁给灭掉。理由很简单,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

蜂窝网都是可信网络,我们对每一个终端都是可管可控。而Wi-Fi不是,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但它胜在价钱低,在某些场景下,Wi-Fi可以自主组网,快速覆盖做一些验证性的工作。

造就:您的著作《5G时代经济增长新引擎》获得了很好的影响,后续还有什么写书的计划?新书的关注点会是什么?

孙松林:我正在写关于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方面的一些书。随着人工智能和5G发展,包括包括德国工业4.0对我们的冲击,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很多具体问题。

《5G时代:经济增长新引擎》孙松林著

比如我们的很多工厂现在只达到了工业1.0、1.5或2.0的水平,那么如何跨到4.0呢?这其中又有三个亟需思考的问题:第一,能不能直接跨到4.0?第二,在跨越过程中怎么用最少的成本?第三,如果不能跨越,我们要按部就班完成这样的转型吗?这些都是摆在中国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面前的实际问题,希望我的书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造就:未来会有6G甚至更多G吗?通信技术发展背后有没有瓶颈或限制,我们未来网络速度会是无限快吗?

孙松林: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布局6G了,预计在2030年商用。随着未来的发展,我们的网络通信技术也会不断突破。另外,我们目前所有通信的发展的都基于香农定律,短时间摆脱不了这种边界的约束,因此肯定不是无限快。当然,未来我们也希望在理论上有所突破香农定律,使我们人类能有更美好的通讯技术。

文字 | 欢欢;视频| 黄烨

版面 | 田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