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演化中丢失了一对染色体,这会是外星人的杰作吗?

生物学家按照生物亲疏的远近,将生物种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我们把不同的物种称之为种,把种与种之间有共同祖先的称之为属,我们就属于人属;再把属于属之间有共同祖先的称之为科。

按照这个分类标准,人类属于智人种,人属,人科。人属家族中曾经至少存在过17种人种,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灭绝了,然而人科家族还有别的成员,黑猩猩就是其中一位。

但是,人科家族的其他成员中,染色体数量与智人有些不相同。

我们智人拥有23对染色体,黑猩猩与倭黑猩猩却拥有24对染色体,那么问题来了,人类在演化的时候,是如何弄丢自己的一对染色体呢?

人类和大猩猩

关于人类是如何弄丢自己的染色体,我们要从1000多万年前的非洲开始讲起。

当时非洲大陆由于水汽充沛,气候温暖,因此十分适宜植被生长,最早的人类祖先也生活在这里,而在此时人类和猩猩以及黑猩猩还未分家。

由于非洲大陆植被较多,而且人猿的远古祖先在恐龙时期就已经生活在树上,所以在当时的非洲,人猿祖先都生活在树上。

后来,由于地质运动,非洲大峡谷逐渐形成,非洲东部地势抬高,阻挡了海洋的水汽,造成

非洲东部植被逐渐减少,草原面积随之扩大;西部森林得到保存。所以留在非洲西部的人猿有一部分演化成了猿;而留在非洲东部的人猿,有一部分演化成了人。

由于非洲东部植被减少,留在树上的人猿面临着食物危机。由于人类在演化中,能够直立行走的基因被保留,所以一部分人猿开始下地行走,这个物种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地猿。

地猿虽然适应了下地生活,但地猿并不是当时食物链的顶端,它们有天敌恐猫等大型食肉动物。由于直立行走的速度并不如树上快,再加上地上可以吃的食物并不多,以及有天敌恐猫的存在,因此有一小部分地猿又重新演化成树上行走的动物;剩下的地猿仍旧保留着直立行走的特征。

保留着直立行走的人猿为了能够更加适应环境,因此在演化时,会保留有利于下地生活的突变基因。

而在树上生活的人猿为了能够更加适应环境,在演化时,会保留有利于树上生活的突变基因。

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突变基因,对于人来说是有利的基因,因此会被人保留;但该基因可能对猿有害,因此会被猿剔除。比如:脚弓,人类可以利用脚弓减震,而脚弓对猿来说不利于爬树。

由于两者面临的环境不同,所以猿和人保留的突变基因也不同,就这样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人和猿的基因差异性足够大,生殖隔离就产生了。

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和黑猩猩之所以会分家,就是因为突变基因的积累,而基因突变,其中就包括染色体突变。

染色体突变

染色体突变包括染色体结构突变和染色体数量突变。

染色体数量突变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唐氏患者就是因为染色体突变,导致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

还有一些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逐渐迁移到其他染色体上,比如:科学家研究发现,Y染色体以每10万年3-5个基因的程度在消失,而Y染色体上一共只有45个染色体,也就是说等到460万年后,Y染色体将会彻底消失。

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在南高加索鼹形田鼠身上,它们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Y染色体已经彻底消失,因此用0来表示,该生殖系统被称之为X0系统,人类是XY系统。

然而科学家发现,南高加索鼹形田鼠依然存在着雄性,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Y染色体上的基因,已经迁移到别的染色体上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人类丢失的两条染色体,并没有丢失,而是与其他染色体发生了融合。

从人类与黑猩猩的染色体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2号染色体长度较长,基因较多;而黑猩猩的2号染色体分为A、B,两个加在一起刚好等于人类的2号染色体长度。由于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因此人体内有两条2号染色体。

也就是说,人类丢失的两条染色体,很可能这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并未丢失,而是迁移到了2号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