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的高温还在持续,冰盖随着温度的升高融化、破裂。与此同时,令人担忧的粉色冰川雪地也在近期出现了,这让本就问题重重的南极雪上加霜。
粉色冰川雪地出现在加林德斯岛,岛上的乌克兰维尔纳茨基南极科考站长期进行着南极细菌和气候研究,他们最先发现并关注了今年粉色雪的扩散。从远处看,冰层的粉色部分呈现出条带状,像是岩石上的纹路肌理;从近处看,雪地上的粉色部分像是西瓜瓤掉在了地上,溅起的汁水蔓延开来,因此也被称为“西瓜雪”。
事实上,西瓜雪是由一种极地雪藻(Chlamydomonas nivalis)造成的,这种雪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冰川和雪原。藻类作为一种真核生物,种类很多,适应性也很强,极地雪藻能在冰冷的环境中生存,与它们的生存方式有关,寒冷的冬季,极地雪藻进入休眠状态,随着夏季温度升高,冰雪融化,冰冻于冰雪中的极地雪藻“苏醒”,分裂生长,就像是在雪面长出粉红色地衣。
之所以会呈现出粉红色,与极地雪藻中的类胡萝卜素有关。类胡萝卜素对植物、藻类来说,有两个主要作用。首先,它是天然的色素,能够使植物或藻类呈现橘色或红色,最常见的就是胡萝卜和南瓜的颜色;其次,类胡萝卜素还能吸收热量,将冰或者雪融化成水,裹在细胞外保持细胞的生存状态,进而使得极地雪藻不被光分解,尤其是不受紫外线的伤害。
但也正因为如此,极地雪藻得以生长,冰川和雪地却不断加速融化。随着极地雪藻越来越多,吸收更多的热量,冰川融化加剧,冰川融化又促使更多的极地雪藻从休眠中“苏醒”、野蛮生长,如此循环往复,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很可能引发南极气候变化失控。
其实,不仅是极地雪藻,藻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非常复杂,由于藻类大多为水生,此前许多研究已经注意到有害藻类对水环境的污染,比如赤潮、水华等,都是由于藻类在某些环境下爆发性地增长,造成的鱼类和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生环境受到影响,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气候变暖为藻类提供了生长的契机,无论是出现在南极的粉色极地雪藻,还是世界各地大大小小水域中的有害藻类,可能都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