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韩国是如何发展成发达国家的?

二战后,韩国家徒四壁,人均GDP不足朝鲜的三分之一,只有82美元。当时很多“越北者”都跑到朝鲜去了。

韩国人普遍希望国家能够发展,改变国家贫弱的局面。这时韩国也出现了一位狠角色,那就是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

军人出生的朴正熙在1961年通过政变夺权,成为韩国第三任总统。之后,朴正熙执掌青瓦台长达18年之久,是韩国崛起的关键人物。

朴正熙上台后善待旧王室,将长期流亡日本及海外的旧王室接回国。朴正熙执政后,韩国经济开始有了起色,但真正腾飞还是在1970年代初才开始——主因是美国调整了东亚的策略。

尼克松总统上台后,被越南战争拖入泥潭的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被动的守势地位。1969年7月5日,擅长外交的尼克松在关岛提出了美在东亚的新政策,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递交了第一篇国情咨文,宣布了“尼克松主义”的核心内容:

缓和冷战局势,战略收缩,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平等地位,与日本结成“伙伴关系”以牵制苏联;利用中苏交恶,拉拢中国,制衡苏联。

如此,韩国的机会来了。这跟韩国有什么关系呢?

国力透支的美国,将日本提升为“伙伴关系”,给予更大自主权对抗苏联。但是,此时的日本经济崛起太快,美国有些担心日本不受控制。

于是,美国的策略是,政治上扶持日本,经济上打压,同时迫使日本与美国共同扶植韩国经济,形成“美日韩”铁三角来掌控东亚局势。

说实话,日本是一千个不情愿,当年与韩建交并提供贷款,是迫于美方压力。但如今,日本不愿意也不行,因为美国对日已发动贸易战。

事实上,早在196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与日本爆发贸易摩擦,只是最初的贸易摩擦局限在各个产业之内。

美国最早将纺织工业转移到日本,日本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快速占领了美国市场。美国在1957年密集通过限制日本纺织品的法案,迫使日本“自愿限制出口”。

1971年10月,日美签订了《日美纺织品协定(1972-1974)》,规定此后3年内合成纤维和毛纺织品的平均出口增长率分别限制在5.2%和1%之内,并将商品划分为7类,具体规定了出口限制的目标。

到了六十年代,日本钢铁接棒纺织业成为对美出口的主力产品。1963年,日本已成为世界上钢铁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美国官员所罗门以贸易限制相威胁,要求日本自主限制钢铁产品对美出口量。

此后,美国政府制定了外国对美国钢铁产品出口的最低限价制度来打击日本钢铁。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日发起反倾销调查,也就是《1974年贸易法》的201条款。

美国发起贸易战,日本可谓损失惨重。由于纺织品被限制出口,日本政府不得不花2000亿日元收购过剩纺织品。同时,日本也被迫谋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过剩的产能、落后的产业转移到其它国家。

日本学者根据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将战后东亚产业转移概括为“雁行模式”:

东亚工业经济的产业大转移,以日本为“领头雁”,然后依次向亚洲“四小龙”转移,后者又将成熟的产业再向亚洲“四小虎”以及中国内地转移。

美国对日发动贸易战,加速了纺织业、钢铁业的雁行产业迁移。近水楼台先得月,韩国是这一雁行迁移图景中的首个、最大的受益者。

这时,朴正熙非常敏锐地捕捉到日美贸易战中的生存机会,初窥小国生存之道的门径。

1973年1月12日,朴正熙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发展重化工业。

同月31日,朴正熙听取了经济第二首席秘书官吴源哲的报告,报告指出,要改造工业结构,扩大工业基础;发展化学工业、造船、机械工业,还包括敏感的原子能等国防工业;引进新技术,建设大型工厂,赶超北朝鲜。

会议持续了四个小时,朴正熙最后下了指示:“要引进必要的外资!”

这是改变韩国历史命运的一次会议。

制造业兴国,重工技术强国。

韩国选择了造船、电子、机械、钢铁、汽车、石化等技术密集型之路。但是,由于这些产业投资大、风险高,当时韩国的私人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财力及技术实力。

于是,朴正熙的秘书长金正濂和重化工业企划团长吴源哲提出,各领域选定一两个私人企业,在选址、公路、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这就是韩国财阀经济的开端。

1973年7月3日,韩国浦项钢厂竣工投产,当第一口铁水流出时,其总经理朴泰俊高呼万岁,热泪盈眶。

1978年,浦项钢铁的产量已达550万吨,1981年增至850万吨。这家当年韩国政府扶植的标杆企业,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集团之一。旗下光阳钢铁厂、浦项制铁厂的产量分居世界第一、第二。

这家成立于1968年的钢铁厂,是韩国重化工业的开端,韩国工业经济的象征,也是韩国十大财阀之一。

韩国钢铁扩张之时,日本钢铁则日渐萎缩,不少技术、工厂搬到了韩国。

当时,现代集团的总裁郑周永想放弃造船计划。

朴正熙说:“这哪能行,难道坐在我面前的人是当年建设京釜高速公路的那个人吗?”于是,朴正熙让政府给现代集团拨付了一笔贷款。

现代、三星、LG、SK等大财阀获得的金融机构贷款,一度超过韩国信贷总量的70%。

1975年,现代造船厂竣工。

现代集团另外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造车。

1967年,现代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引进福特技术生产“哥蒂拉”牌小汽车。1974年,现代汽车首款量产自主车型“小马”问世,并首次出口到国外。

“小马”是亚洲继日本之后第2个自主研发的车型。它的问世,标志韩国迈入汽车工业国家行列。如今现代汽车,是韩国第一大汽车品牌,世界二十大汽车厂商之一,也是韩国十大财阀之一。

韩国汽车的崛起,与日美贸易战息息相关。现代第一台汽车、第一条流水线的核心技术,都是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提供的。

到了70年代末,美国对日本汽车产业发动贸易战。这是一场最激烈的贸易战。贸易战的结果是,日本汽车厂商不得不赴美投资、自愿限制出口。

如此,现代汽车出现了极佳的赶超窗口。现代汽车先与丰田公司合作,后与三菱汽车结盟,生产小马牌汽车并出口至美国。

就在美国打压日本汽车最为疯狂之际,现代汽车第一年(1986年)投入美国市场,就创下16万辆的销售奇迹,一举奠定了现代汽车的国际地位。

不过,真正给韩国带来繁荣的应该是电子产业。

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彩电全面赶超美国,巅峰时对美出口占彩电出口的90%,囊括三成美国市场份额。80年代,日本半导体及电子产业对美国造成巨大冲击。

美国分别对日本彩电、半导体及电子产业发动贸易战,限制日本彩电出口数量,对日本出口到美国的芯片及相关产品,发起301调查,征收反倾销税,设定美半导体在日占有率指标。

1987年,日本东芝公司向苏联出售违禁机床产品,美国对东芝公司进行制裁,禁止其产品对美出口长达三年。

如此,日本家电、半导体及电子产业逐渐下滑,直至衰落;而韩国的电子产业却快速崛起,并成为首屈一指的主导产业。

在日美贸易摩擦的夹缝中,韩国利用财阀模式抓住了这次产业转移和贸易替代的历史性机遇。

韩国三星、LG、现代以及大宇四大财阀,先主动吸收、模仿日美技术,后加强了对设备及人才的投资,从而在技术上建立了竞争优势。

在美国的帮助下,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KIST)于1965年5月份成立。韩国政府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推动了欧美先进国家的直接投资。

Komi、仙童半导体、Signetics、摩托罗拉公司先后投资韩国,韩国的半导体封装和测试设备业务迅速崛起。

LG的前身GoldStar是韩国电子产业的开辟者,三星是集大成者。

1967年8月,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学教授Kim Wan-Hee访问韩国,建议韩国政府重视电子产业发展,呼吁韩国公司加入到推动电子产业发展的大战略中来。

这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建议。

韩国政府很快将电子产品的定位上升为六大战略出口产业之一;并于1969年1月通过了“电子业促进法案”,给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补贴和出口刺激措施。

此时,三星创始人李秉喆捕捉到这一改变韩国国运的机遇,立即宣布进入电子产业。

李秉喆当时是这样说服领导层的:“考虑到技术、劳动力、产业附加值、国内需求和出口前景等所有方面,电子产品是韩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阶段最为适合的行业。”

1969年1月13日,三星电子公司成立。这家公司日后给三星集团及韩国带来无数荣光。

三星公司只有137名员工时,李秉喆就派遣了多人前往日本学习电视和真空管生产技术。

三星公司成立第二年,在日本合作伙伴的帮助下,三星电子设计生产了第一只真空电子管和第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而真正让三星在半导体领域建立主导优势的是韩泰半导体。

就在三星电子成立之际,前摩托罗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分立晶体管公司之一)韩裔工程师康博士,与他的同学Harry Cho,还有著名无线电网络运营大咖金教授,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叫集成电路国际公司或称ICII。

ICII设计的芯片极为成功,甚至供不应求。为了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三人决定将芯片制造转移到韩国,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韩泰半导体。

不过,正在筹建韩泰半导体的晶圆厂时,世界石油危机爆发,韩泰半导体资金告急。

此时,李秉喆及其儿子李健熙观察到这家公司的技术实力,绕过犹豫不决的三星领导层,以家族的名义驰援韩泰半导体,于1977年完全吃下韩泰,并更名为三星半导体。几年后,三星电子整合了三星半导体。

1979年,韩国政府试图围绕着生产16K DRAM的VLSI晶圆厂构筑一个庞大的财阀体系,其中包括三星、大宇、GoldStar和现代。

为了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三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立了分公司,专门寻求DRAM技术的许可。

不过,摩托罗拉、日立、东芝、德州仪器都拒绝了三星。所幸的是,美光科技向三星敞开了大门,同意向三星授权它的64K DRAM设计。

这是三星迈向全球最大芯片厂商的关键一步。

如今,三星已超越英特尔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企业。韩国拥有全球22%的半导体市场份额,仅次于美国成为半导体制造大国。

三星集团更是财阀中的财阀,其年产值占到了韩国生产总值的20%。所谓富可敌国,说得正是三星。

日美贸易战,给韩国打开了机会窗口,借助美国的技术,韩国依靠电子快速崛起。

当年,里根总统对日本半导体产品征收100%的反倾销税,对韩国半导体则敞开大门。当时,日本半导体节节败退,而韩国很快填补了这一空白,占据了30%的美国DRAM市场份额。

从1973至1979年韩国制造业年均增长16.6%,1980年重化工业在整个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54%。

1965年韩国的人均生产总值(106美元)只有菲律宾的一半,但到1979年达到1745美元,为菲律宾的三倍。

就在韩国经济腾飞的1979年,朴正熙被其心腹、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刺杀朴正熙的幕后主使到底是谁,是否有国外势力干涉,一直是一个谜团。

朴正熙死后,全斗焕、卢泰愚先后执掌韩国。这两位都曾经是朴正熙的警卫,他们掌权后依然按照朴正熙的经济思路往前走。

国民的努力和历史的机遇共同作用,推动韩国保持了几十年高速持续增长,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汉江奇迹”,最终拿到了发达国家的门票。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