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适合自己宝宝体质的奶粉?

就在此前6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境外奶粉出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这是对于境外奶粉管理史无前例的一次严格监管,而发布该政策的原因不外乎于近期境外奶粉问题频出,所导致的消费者误导、质量、以及安全问题。

但是除了以上问题之外,境外奶粉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奶粉的配方上是为国外宝宝的体质所设计,并非为中国宝宝所设计,如果通过比较WHO世卫组织发布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以及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对比后就会发现中美宝宝在体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WHO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外宝宝体质差异


根据数据显示中美宝宝有着明显的差异,这里我们主要对比0-3岁的宝宝,取中位数做比较。


1)体重身高差异,报告显示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中国婴幼儿身高和体重都略高于美国和WHO标准数值;

2)营养需求差异,中国婴儿0-3个月总脂肪需要量较低,3个月后需要量与欧美接近;亚油酸和α-亚麻酸推荐量与欧美国家的区别较大;蛋白质方面,0-6个月差别不大,6个月后需要量大于欧美国家;此外在维生素方面除了VD、VE和B12需求量差不多以外,其余各个维生素的需求差异也很大。

身体差异决定了营养需求的差异,而究竟为何如此,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地域因饮食文化问题,例如欧美人以牛排、奶酪等为主,自身的钙、铁、锌含量充足,蛋白质和矿物质丰富,宝宝一出生就在钙、铁、锌微量元素方面比较充足因此欧美奶粉在微量元素方面对于中国宝宝来说则远远不够;再比如欧美人肉蛋奶为主,体格高大,吸收能力强,因此欧美人的奶粉中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含糖量是按照标准的最上限进行添加,而中国宝宝如果长期饮用可能会导致肥胖问题等等。



二,舶来品乱象重生问题不断


洋奶粉除了难以适应中国宝宝体质之外,其实还有各种潜在的质量问题,例如此前曝光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奶制品含肉毒杆菌毒素,多美滋、可瑞康等奶粉品牌批量下架事件,而又有些国内奶粉诸如“纽贝贝”被爆出是委托新西兰代工而非真正的进口奶粉,当然除了这些国内报道之外,国外也有断断续续关于奶粉安全问题的报道,例如《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称,一名新西兰女子发现自己购买的雀巢惠氏金装2段婴儿奶粉里竟出现老鼠状的异物等等。

总之,国外奶粉的安全问题其实比所有人想象中的要严重,在这些事件屡屡发生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次次出台办法,而此次的针对境外奶粉《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则是将国外奶粉的管控上升到了史上最严的阶段,要求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均实行注册管理,并严格限定申请人资质条件等等。

那么没有了以上问题之外,是否国外奶粉就一定安全了呢?答案又是否定的,从运输来看,无论欧洲奶粉、美国奶粉、澳洲奶粉,走的都是海运路线,途中必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这些热带高温区,要走过40度以上的区域,而又由于是海运因此奶粉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的保温,这里除了高低温的变化会造成奶粉的营养折损之外,温度只要稍高就会立即滋生细菌,对于奶粉来说同样是潜在隐患。

因此,购买国外奶粉除了面对体质不适应问题,还需要面对各种安全问题。


三,国产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国外奶粉既然不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又有着诸多隐患,那么国产奶粉又是否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过后,奶粉问题被国家食品安全局抬到了史无前例的位置,对于任何奶粉企业都实行了极其严格的监管,包括此次对于国外奶粉的管控,也是出于对奶粉安全问题的负责,生怕再出事,因此在如此严管之下,剩下的国产奶粉其实也远比国人想象的安全,因此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更应该关注的就是那些为适合国内宝宝体质的奶粉。

国内有些厂家就已经做到了全产业链的控制,从牧草种子的引进、种植、奶牛饲养、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售后管控的全控制,首先在安全方面就做到了绝对的管控,并且也早就已经从“安全”走向了“适合”,这些厂家在适何中国宝宝体质方面也做了很大功夫,在脂肪配比、氨基酸比例、微量元素比例都根据母乳进行配比,而后这些企业通过与权威机构一起进行母乳与奶粉的对照喂养试验,在奶粉的配比上已经完全接近了母乳水平,临床试验表明,有部分奶粉厂家的奶粉与母乳没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目前来说我们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国外奶粉,国外奶粉实际上并不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除此之外还需要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安全问题,而很多国内优秀奶粉企业在国家的严管之下早就从基本的“安全”过渡到了“适合”,也给了我们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