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巨擘戴森去世,他的戴森球理论能指引我们找到外星人吗?

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和作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于2020年2月28日去世,享年96岁。了解戴森的朋友会知道,他是量子电动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以为了解戴森的朋友也知道,他有一个如雷贯耳,指引人类寻找外星人的“戴森球理论”,无论你知道与否,下文将带你展开下戴森的简介以及戴森球理论能否真的找到外星人!

戴森有哪些贡献?

戴森出生于英国,早年在剑桥的三一学院学习,毕业后和著名的物理学家亚瑟·爱丁顿以及量子论奠基者保罗·狄拉克等科学家一起工作,二战结束后他到美国学习并和费曼一起调和了两种相互竞争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

1949年戴森证明了费曼的路径积分与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发展的变分法的表述的等价性,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建立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就像当年薛定谔,泡利,约尔当证明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在数学上完全等价一样,意义非凡!

迪克格拉夫如此评价戴森:“他能够证明所有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是一回事。他是物理学的伟大统一者。”

1964年,弗里曼·戴森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提名。

除了量子力学以外,戴森还在核武器政策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他在外星人爱好者最有名的一项工作,也就是著名的戴森球理论。戴森在他1959年出版于科学杂志的论文“人工恒星红外辐射源的搜寻”中提出了戴森球理论。

戴森球理论

所谓的戴森球或者戴森结构是,超级文明建造一个巨大的结构将恒星部分或者全部包裹起来,将恒星的绝大部分辐射能利用起来,这个理论和前苏联卡尔达肖夫的文明等级指数结合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卡尔达肖夫的文明等级区分标准是对能源的利用,分为I型、II型和III型。

I型文明达到所在行星全部可用能量;

II型文明能全部利用它母恒星的能量;

III型文明则完全利用它所处星系的所有能量;

按卡尔达肖夫的标准,人类处在I型文明前夜的0.75级。而戴森球文明则处在II型文明,因为他们已经大部分利用了恒星的能源。但戴森球理论的早期显然是不成熟的,因为制造这样一个庞大的蛋壳结构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在关于戴森球的理论中,戴森云或者戴森泡以及戴森环都多种变体,

大幅降低了制造难度,而且也大致上能满足戴森提出的最初想法,不过这个理论还是遭到了科学界普遍的质疑,其最大的争议莫过于是否真的有必要制造如此庞大的结构,但最终目的却只是利用其辐射能,难道外星超级文明还停留在太阳能的时代?

最近接戴森球理论的天文事件

大约在2011年,开普勒望远镜在天鹅座发现一个奇怪的天体,一颗亮度为12等的目标星 KIC 8462852,也就是后来俗称的“塔比之星”,距离地球约1480光年。开普勒使用凌星法寻找系外行星,尽管塔比之星出现了光度变化,但却不是凌星的那种规律,所以被机载电脑自动忽略了。

但开普勒忽略的那些观测数据在行星猎手”(Planet Hunters)网站上被公开了,结果万能的网友将这颗编号KIC 8462852的恒星翻了出来,参与搜寻的志愿者给它打上了标签"奇特"、“有趣”、“巨大的凌星”,因此引起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Boyajian的兴趣,经过分析,它的变光周期为750天,光度下降15%,在1520天后,继续下降22%,然后还有不同幅度光降。

如此复杂的光度变化曲线显然不是行星或者彗星遮挡所能解释的,所以不久之后KIC 8462852就被冠上了戴森球恒星的说法,而且从各种资料分析,确实和所谓戴森球比较相似,但天文学家显然不满足这个解释。迄今为止提出的多种解释中没有一个解释中没有受到一致赞同的。

行星残骸场:行星碰撞后的尘埃带,但没有观测到额外的红外辐射

彗星群遮挡:KIC 8462852外围的彗星带受到引力扰动冲向KIC 8462852造成遮挡

戴森球设想:这个是来凑数的,几乎科学界就不接受这种说法。

戴森能带领我们找到外星人吗?

尽管科学界并不太接受戴森球理论,但这KIC 8462852奇怪的迹象实在难以解释,到现在为止,它每隔750天还是会发生光变,而且也将一直下去,所以也并没有排除戴森球理论。毕竟要证明不是其实很难。

彗星尘埃遮挡说

但搜寻外星人的方法中,科学界从SETI计划时代开始的无线电搜索已经被放弃,至少官方已经不再支持,现在SETI计划只有寻求民间资金,但估计这也不会坚持太久,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方向,因为无线电在宇宙中几乎就像相隔太平洋,却徒劳无功的制造一个高音喇叭想让对方听到,不是痴人做梦么?

新型撞击碎片遮挡说

戴森球也是那种皇帝用金扁担,金锄头干农活的那种想法,当然我们并不是贬低戴森,而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科学水平所导致的,因为我们的认知就这么点,即使是科学家也会受到时代的局限!

我们很尊重戴森的研究成果,但并不打算利用戴森球理论来寻找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