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络上总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近代欧洲迅速普及了火器,而中国还坚持使用弓箭?有些人对此表示是欧洲人不太会使用弓箭,而中国人更善于使用弓箭。其实这个问题算是一个伪命题,其实无论东西方,只要条件允许,大家都在努力用单兵火枪来取代弓弩类武器。但同时,清朝一直到19世纪还在大量使用弓箭,这都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弓箭是清朝军队的基本配置,在清初对火绳枪的使用非常少。按照康熙十三年的议定,八旗步兵二万一千余名中,鸟枪手占步兵一千七百三十七名,大约占其比例的8.3%。(《清史稿》)清初八旗骑兵基本上都使用弓箭,没用火绳枪。但是这一比例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据估计,就全国范围而言,鸟枪手与刀矛手弓箭手的比例大约是5:5。(《天朝的崩溃》)可见,就算最喜欢弓箭的清军,最后火绳枪也取代了弓箭的战场位置,成为了清军的主要使用武器。
这就引申出两个问题,为什么火枪取代了弓箭;为什么清军到19世纪还在使用弓箭。对于火枪取代弓箭,很多人都给出过理由:训练简单。但是在这之前也有标枪手和弩手,这类训练简单的兵种出现。但是传统使用弓箭的地区,并没有受其影响,使用的依然是弓箭。而火绳枪的出现后,不管是中亚还是东亚,都对弓箭产生了取代作用。
其实首先,在《古罗马人不喜欢弓箭,1000年都用标枪打仗?史学家李维:那是扯淡》一文中,所说由于罗马人防护装备的优势,迫使帕提亚弓箭手,只能进行短距离射击。这样弓箭距离优势荡然无存。其实在东亚,弓弩也是一样的情况,按照《宋史吴璘传》记载:大约敌军到百步内(120米以内),则神臂(弩)先射击;七十步(84米)强弓一起射击。虽然清朝点出来了最强弓——清弓,但是也是同样的情况,按照顺治时期的打靶记载,弓箭手离靶子三十一弓(约合49.6米)距离,火枪手是离靶子四十一弓(约合61.6米)距离。(《八旗通志初集》)。可以看出,面对甲胄,对弓箭有效射程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在实战中,火绳枪的有效射击距离是要远于弓箭。
这里可以看一下清准战争的乌尔河会战:厄鲁特将军队分为两翼而立,我(清)军次队前进。厄鲁特发鸟枪,将(清) 军击退,前队兵及喀尔喀兵复进。喀尔喀畏其鸟枪,先退;诸部落兵力薄,亦后退。厄鲁特增兵,从山上绕出我左右,我军不能进,遂收兵回归。是役也,厄鲁特多火器,而我火器营未至,是以不得前进。”《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显然,在实战中,火绳枪手很容易对弓箭手形成压制。其次,我们来对比双方的训练考核。按照《八旗通志》记载:弓箭手每人箭五支,各射两回。火枪手每人放十枪。每年春两次,秋两次。
为何弓箭在训练考核时的射击数要少于火枪呢?比较双方的弹药价格就明白了。按照《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雍正时期,青鹤翎做的箭。一等的。每五枝1.8两,2等1.6两,3等1.4两。蝉鹅翎做的箭,一等的每五枝1.7两,2等1.5两,3等1.3两……芝麻雕战箭,每百枝八两,雁翎做的箭,每百枝五两。就以最便宜的箭来说,一个人一次演练都要花费0.5两。而火绳枪子弹花费最多的都是火药。
雍正时期火药价格是一斤(清代一斤等于16两,清代一两等于10钱)0.026两。按每发子弹三钱(清代一钱3.7克)火药计。一个士兵10发才耗费0.0048两。可以看出双方耗费相差100倍之多。按照清代训练考核是5个月,大概150天。一个火枪手也才耗费0.72两。而一个弓箭手耗费,虽然不知道具体损耗多少箭,但是箭本身都是消耗品,去过箭馆的都能见到堆积如山的废箭,因此就算是100支也要5两白银了。即使考虑到《大清会典事例》记载的弓箭价格可能是国家采购,价格偏高,但这也没法平衡弓箭与火药间巨大的价格差距。所以弓箭高昂的花费,使其很难培养出数万甚至数十万优秀的弓箭手,但是火绳枪却可以。
那么清朝为何还继续使用弓箭呢?其实与其从军事史角度,不如从政治史角度来考察。满清从入关之前都强调所谓的骑射为本。“我国家以骑射为基业,今若不时时亲自拉弓射箭,只沉迷于宴会享乐,则田猎行阵之事,必致疏旷,武备何由得习乎”《清太宗实录》但是仔细考察清朝发家史,就会发现与皇太极所说南辕北辙。按照《韬略世法边》记载建,州女真的兵斗其实是多步少骑。
同时按照清朝方面记载的萨尔浒之战,大贝勒即往議左翼二旗之兵下馬,将下四五十人,大贝勒见明軍來戰,謂汗曰:“ 父,事急矣!明軍已来战,我宜進掣之!'”遂策馬迎敌衡入,於是两军交戰。从《满文老档》可以看出,建州女真一般都是下马步战,只有事急才马上作战。所以八旗是以步战起家。八旗是再吞并叶赫之后才开始有系统的骑兵。那么为何清朝要认一直与自己为敌的,叶赫女真的传统呢?其实很简单,这从皇太极的另一席话,就可以看出。
世宗继位,恐子孙习染汉俗,屡谕毋忘祖宗旧制,衣女真衣,习女真语,时时练习骑射。虽重训如此,后世诸汗,习染汉俗,忘其骑射,至于哀宗,基业废坠,国遂灭亡。《满文老档》。可以看出,八旗之所以这样,不过是凸现自己本身的麦清文化,因为他与当时汉人习俗不一样。如果要是凸现自己本身的重步兵起家的这一点,明显和汉族重步为主一样。所以皇太极也罢,清朝其他皇帝也罢。都是为了凸现满清文化才这样的。总而言之,清朝一方面目睹了火枪手的威力,开始大规模使用。一方面又不想自己马弓文化丧失。所以不断强调弓箭的重要性,但是这不足以改变火枪成为军中主流兵器,弓箭退居二线的事实。可能如果不是因为自身强调的马弓文化。可能清朝就会顺水推舟,更彻底放弃弓箭手,就如欧洲一样。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微漫烟叶,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