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哪些“风光一时”的药物,后来成了毒药?

医学的不断发展,带给人类的自然是更多的惊喜——很多在以前被宣告为“绝症”、“无可救药”的疾病,都能在后来被医学家所攻克。不过,作为一种时常带着探索性质的科学,医学的发展也免不了会有失败的时候。很多失败事件可能仅仅会让人感到一丝惋惜,但有些失败(例如研发出的新药)所带来的后果却会是灾难性的。今天的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些曾经被视作“新星”的毒药。

攻克顽疾路上的权宜之计

作为一种听起来不甚光彩的疾病,梅毒不仅仅随着人类活动而遍布全球,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少名人(如贝多芬、莫泊桑、梵·高)也因为自身的不检点,而成为了它的受害者。当然,尽管梅毒的流行持续了几个世纪,但人们对这种能够严重摧残患者的疾病却知之甚少,自然也缺乏应对它的手段。

有趣的是,传统中医经常因为“以毒攻毒”的思想,在西方也的确受到了重视:在15-19世纪,欧洲对于梅毒的主要治疗方法,正是毒性巨大的汞制剂。从历史的角度看,汞制剂的确是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因为很多患者在接受汞制剂治疗的过程中死亡,而他们原本的梅毒病情并不一定达到致命的地步。因此,研发一种对梅毒行之有效的疗法,成为了当时医学界的一大重要课题。

不过,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攻克梅毒的希望。当时德国的化学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自然有很多优秀的化学家在德国从事药物研发的工作,而在针对染料的药物研发热潮(人类的首个抗生素类药物——磺胺衍生物正是从染料中发现的)之中,年轻的德国化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开始了对抗锥虫(一种人体寄生虫,能够引起很多危及生命的疾病)药物的研究,但却始终没有进展。

经过经年累月的研究,埃尔利希终于获得了一种能够杀灭锥虫的染料衍生物,但不幸的是,这种物质有着巨大的毒性,在动物实验中能够有效杀灭锥虫,却也令小鼠死亡。就在埃尔利希的研究陷入困境之时,他从一本化学杂志上找到了灵感——一种含有砷的染料,能在小鼠体内有效对抗锥虫,但能够损伤视神经,导致失明。埃尔利希凭借着一个化学家的直觉,决定对这种染料的化学结构“动手术”。

彼时埃尔利希的研究重心,已经由锥虫转向了苍白螺旋体(梅毒的病原体),这可能是因为相较锥虫病,梅毒在欧洲更为常见。在合成了无数种结构相关的化合物后,埃尔利希发现,研究代号为“606”的染料,能够在治疗梅毒的同时不至于发生致命的不良反应。很快,在经过人体临床试验后,“606”以胂凡纳明(Arsphenamine)的名字上市,成为了第一个治疗梅毒的药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人们还沉浸在发现梅毒药物的欣喜之中,胂凡纳明的副作用却很少有人注意。根据当时的文献报道,胂凡纳明可以引发包括皮疹、肝损害在内的一系列严重副作用,甚至有患者因为治疗而丧命,以至于一些医生开始在德国掀起“抵制606”的运动。如今再来回顾这些资料,胂凡纳明的严重不良反应倒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胂凡纳明本质上是一种有机砷化合物,在体内经过代谢,难免会产生游离的砷。随着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的发现,人们再也找不到应用胂凡纳明的合理理由了,这一传奇药物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昔日明星,今朝噩梦

19世纪末X射线的发明,无疑是医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因为正是有了X射线和随后的X射线照相法,医生们才能够在不对人体构成损伤的情况下,清楚地了解人体结构的状态,从而做到有效地诊断疾病。换言之,X射线直接推动了整个20世纪医学的发展。

不过,X射线也远非十全十美,其中最为致命的一个缺点就是,由于血液、血管等组织能够完全透过X射线,不能在最终的照片上显示出来,所以医生们根本无法借助X射线照相来观察这些组织。因此,一种称为“对比剂”的药物就应运而生——对比剂在进入血管或组织之后,可以使这些组织在X射线照相下和其他组织形成“对比”(相较其他组织“更亮”或是“更暗”),从而令医生可以观察到这些组织的形态、状况和位置。

在20世纪中期,无数优异的对比剂不断地被应用于临床,获得了医生的一致好评。而在这中间最为耀眼的,莫过于一种来自于天然矿物的对比剂二氧化钍(ThO2)。和其他以碘为基础的对比剂不同的是,二氧化钍的短期副作用轻微,不会引发过敏反应(碘对比剂的过敏反应有时会致命),以二氧化钍为对比剂的X射线图像质量还十分出众。这样一来,二氧化钍成为了医学界的“宠儿”,无数医生开始用二氧化钍来完成影像诊断,毕竟,它是几乎“无副作用”的。

但是,这样的欣喜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放射科学的进展,科学家们在二氧化钍身上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二氧化钍具有放射性!原来,钍本身和其他放射性元素一样,会衰变成更为稳定的元素,在这一过程中,钍会释放α射线(关于射线和辐射,详见《生活中,电离辐射无处不在?》)。鉴于二氧化钍的半衰期达到了惊人的22年,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接受过一次二氧化钍辅助X射线成像的患者,可能余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辐射。

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使用过二氧化钍的患者,患肝癌、胆管癌和肝血管肉瘤的可能性都将大幅升高,而这三种癌症无一不是极其凶险致命的。虽然二氧化钍制剂早已经被撤出市场,但它的余毒可能今天还会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