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为什么说:英军失败,只怨隆美尔太强?

1942年初,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遇失败后,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无独有偶,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也因物资、补给奇缺,不得不放弃围了3个月的图卜鲁格城,被迫后撤800公里,德国上下充满着沮丧的情绪。

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实施“南进政策”,严重威胁着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不得不分兵增援东南亚。德、意两国首脑认为,这是扭转非洲局势的大好机会,开始向非洲“调兵遣将”。然而,其内部的矛盾还是将隆美尔置于尴尬的处境。

德国与意大利各怀鬼胎,但隆美尔只想进攻。

隆美尔在非洲征战一年,其高超的战术水平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糟糕的后勤,让他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只要有足够的物资保障,非洲军团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但是,德、意双方在非洲的问题上,看法并不一致。

在意大利人看来,尽管在非洲打不过英国人,但不代表没有称霸北非的野心,实力不行,有德国人帮忙,属于“本事不大,想法不少”的一类。说白了就是,帮忙打英国人没有问题,但对非洲的统治和管理,一定属于意大利。

对于意大利的“无耻”想法,德国人自然心知肚明,根本不会给他们“当枪使”。在德国的战略中,维持非洲战局只是防止英国人在其后方形成危险,并且利用意军牵制英军主力。所以,隆美尔到非洲之初只有2个师,不再有增援。

德军统帅部对隆美尔的要求,也只是进行有限的进攻,确保巴尔干和非洲的相对稳定,以牵制为主。但“不甘寂寞”的隆美尔,并不深究德、意两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他只想进攻。一口气打到图卜鲁格城,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从而将一场局部战争,愣是打成了令人瞩目的非洲战场,成为同盟国和轴心国争夺战略主动权的中心。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就德国而言,非洲确实成为英国人的必争之地,牵制了大量的英军,但也迫使德国不得不进行三线作战。

为了争取战场主动,就在隆美尔撤往的黎波里的同时,德、意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打回去。得到增援和补充的非洲军团“不负众望”,一举拿下图卜鲁格城。这不仅让隆美尔报了一年前的“仇”,而且升为元帅,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巅峰。

但他并没有收手的意思,打乱了原定的战略部署。

1942年4月,德、意双方决定打破战场僵局,争取在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攻占马耳他,建立海、空军前进基地,辐射整个地中海地区,遏制英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但前提是,隆美尔攻下图卜鲁格城后,必须转入防御不再推进,集中进攻马耳他。

但隆美尔并不打算这么做。首先,从战术角度,应该乘胜追击。从前阶段的战斗来看,英军尽管损失惨重,但其主力并未完全歼灭,正在撤往埃及的路上,只有加快推进速度,趁势攻击,不给对方任何反应机会,才能真正获得主动权。

其次,一旦攻到利比亚与埃及边境时,马耳他的意义就不大了。马耳他横在意大利与非洲交通线上,战略位置十分突出,但非洲军团攻击到苏伊士运河后,补给可以绕过该岛,直接运往开罗。所以,迅速将英军赶出非洲的意义更大。

更重要的是,凭他对意大利军队的了解,由他们进攻马耳他将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与其指望意大利军队的作战能力,不如非洲军团继续进攻更加稳妥。当然,由于自己的连连取胜,德、意双方高层对他继续获得胜利,没有任何异议。

于是,隆美尔不顾部队战损十分严重,官兵们的精力和体力消耗殆尽,命令继续前进。经过7天的穷追猛打,非洲军团的前锋已到达,距英军阿拉曼防线几十公里的地方。“胜利近在咫尺”,但德军已是真正的“强弩之末”了。

此时的非洲军团,仅剩80辆坦克,每个装甲师只剩下1500人左右,而且官兵们极度疲惫,躺在地上就能睡着,不要说去战斗了,就连拿枪的力气都没有。再加上英军不断增兵阻击,英国空军也频繁地袭扰,双方最终僵持下来。

但隆美尔还沉浸于攻入开罗的幻想。一旦攻占开罗,就预示着英国彻底失去对非洲的控制,德国将主宰非洲的一切,而毫无战斗力的土耳其也会站在德国一边。到那时,苏联的东部地区将处在德军的威胁之下。这些都是他不顾一切进攻的根源。

然而,不是幻想的是,英国方面彻底乱了起来。

隆美尔即将全面进攻的消息传来,引起了开罗城一片慌乱。街道挤满了从前线返回的运输车和难民,英国领事馆门前站满了等待签证出国的人,开往巴勒斯坦的列车更是拥挤不堪,而英军也开始将家属进行分批撤退。英国人彻底没了斗志。

尽管英国军队已接管了开罗城的所有事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但城内的秩序依然混乱不堪。一条新防线在金字塔附近正在修建;英军中东司令奥金莱克,正在忙着安排撤离前的破坏工作,发电厂、汽油库、交通要道等都在破坏名单上。

看来,隆美尔的名气很大,人还没有到,开罗城已经垮了。在人们的眼里,没有他攻不下的城池,开罗迟早落入德军之手。而与开罗城一样陷入困境的还有丘吉尔,此时他正遭受着议员们的“指责”,他们对军方的无能,已经忍无可忍了。

有人提出:“过去几个月来的一连串灾难,都是由于英国军事总部的根本错误造成的”,甚至将英军的失败归于丘吉尔不会用人上,“现在流行一句讽刺意义的话,如果隆美尔是在英国军队里服役,恐怕他现在仍旧是一名中士。”

丘吉尔不愧老奸巨滑,他将英军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他的将军们身上。同时,他也表示隆美尔过于狡猾,英国将军都不是他的对手。此话一出,立刻得到德国人的响应,在报纸上大标题报道:“英军失败,丘吉尔说:怪隆美尔”。

不管怎么说,现在是到了该换将的时候了。丘吉尔一边从国内、印度向非洲调集兵力,一边改组中东司令部,任命亚历山大为中东司令,蒙哥马利为第8集团军司令,他寄希望通过临阵换将,带领英军走出失败的阴影。

就在隆美尔准备大举进攻的时候,意大利人来了。当然,他们不是来慰问的,而是在坐等开罗的沦陷,意大利驻埃及的总督将接管这座城市,以及协调与“占领军”的关系。意大利人终于将他们“见便宜就上”、投机的嘴脸,表露无遗。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正是意大利军队的“出工不出力”,以及糟糕的后勤补给,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再一次无功而返,留下永久的遗憾。

如果,隆美尔按照原定计划打,会是什么结果?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传》、《步兵攻击》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