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作者提出论点,认为1941年5月沉没的德国俾斯麦号战舰是“相对于他们取得的战斗成果的资源浪费”。确实,作者对整个水面海军都持同样观点,并说Kriegsmarine根本不应该建造7艘大型资本船,因为原材料和“工厂带宽”可能会制造成百上千艘额外的潜艇(U船),战时使用的坦克和飞机。在作者看来,在战争期间曾经取得更大成功的物品。
“俾斯麦”级战列舰基本参数:舰长250.5米,舰宽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准排水量41700—42300吨,满载排水量49400—52900吨,动力为3台涡轮蒸汽轮机,最大功率150170马力,三轴三桨推进,最高航速30.12节,最大续航力9280海里/16节,武备为4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8门,6座双联装150毫米副炮12门,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16门,8座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16门,单管20毫米高射炮6—12门,2—18座四联装20毫米高射炮8—72门,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架水上飞机,舰员编制2092—2608人。
这种观点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种变体,后者认为决策者在决定采取行动时不应考虑先前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认为,纳粹德国在1930年代设计和建造的海军武器平台绝不应该首先建造。正如作者所说,德国绝不会“以水面舰艇的海上霸权”向英国或美国发起挑战,因此,本应将这些资源用于更适合于海上航行的武器(如坦克,飞机和潜艇)。德国的战争方式。这不是一个新的论点。格哈德·温伯格(Gerhard Weinberg)在其1994年的历史《武器世界》中,甚至走得更远,这表明纳粹德国不应该在1943年以后继续建造U型艇,因为那时海上战争“已经失败了”。
然而,片刻的思考揭示了这两个职位固有的事后谬误。以1943年的U型艇建造为例,该论点既忽略了海上战争的战略背景,也忽略了将制造用于其他目的的工具的实际成本。除了生钢和通用机床外,二十世纪中叶战舰建造中使用的大多数组件都是特定于造船需求的。很少有发动机,管道,配件,电子设备,武器和舰船装甲能力可用于建造坦克或飞机,更不用说造船厂了。其次,即使商船没有沉没,该论点也忽略了U船操作的影响。只需将U形船部署在护航路线附近,即可将大量的盟军水面护送和巡逻飞机束缚在空中,占用的联盟资源比Axis多得多(比率大约为10:1)。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温伯格声称自己在1943年海上战争失败时完全是错的。相反,Kriegsmarine正确地将U型船拖到海上,直到战争的最后一天。
回到1930年代,关于德国人不应该建立一支将在十年后沉没的海军的论点,在事后的谬论中更为严重。首先,海军通常是在和平时期建造的,旨在满足最适合国家战略的预期和平时期和战时需求。显然,未来的战争是未知的,虽然可以对抗可能的敌人,但未来的结果往往与您所计划的不同。基于多个世纪的经验,各国倾向于建立平衡的舰队(由许多不同类型的军舰组成),因为它们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它们也最适合充当外交政策部门。从政策上讲,Kriegsmarine建造水面舰艇并没有错。
资本船也是巨大的经济事业,在时间上(30000多个工时),资源和金钱非常昂贵。它们通常是在和平时期建造的,这是因为它们需要花费数年才能完成,因此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摊劳动力和资源成本。它们也是经常的政治工作计划,这是美国的前六艘护卫舰分别在一个单独的州建造的原因,美国的战舰现代化始于1934年,为什么造船厂和国防工业仍在地理上扩散甚至今天如今,国内在海军上的支出显然受到政治上的争论,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1930年代的Kriegsmarine。
最后,我们可以处理Bismarck资源使用参数。如上所述,将资源从一种工业经营转移到另一种工业经营并不容易。但是,即使在1930年代有可能(如上所述不太可能),任何重新分配的工厂带宽也不会建造先进的战斗机,重型坦克或战时有效的U型艇,因为这些平台根本不存在。的确,在虎式坦克的福克-沃尔夫(Focke-Wulf)战斗机能够脱离图纸之前,设计人员需要在战斗中吸取教训。取而代之的是,德国只会获得更多的1930年代武器系统,无论如何仍需要在1940年代初期进行批量更换。
在历史背景下,事后谬论是有害的,因为它们对待历史的变幻莫测,如预先判断和预定的那样,以其曲折,转折和偶然的机会来对待。他们将代理人从那些曾经生活过的人们中剔除,他们基于不完整的信息做出决定,他们的问题,论点和计划面对着未知的未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从过去中学到东西-国家级的决策应该以过去的选择,尤其是糟糕的选择为依据-只是我们不应该因为不了解未来而过多地批评死者。
作者:蒂莫西·弗朗西斯(Timothy L. Fran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