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为什么会进行“花葬”?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附近,有一个因尼安德特人而闻名的洞穴,早在1960年,人类学家就在此发现了10具尼安德特人遗骸,其中有个别人被精心埋葬,尤其是最新出土的第11具遗骸,虽然他的头骨严重挤压变形,上半身也有些扭曲,但是骨骼并无其他伤痕,头顶处的石块和骨骼上的花粉,使得一些研究者对尼安德特人的“葬礼”再次产生了大胆猜测。

这个频繁出土尼安德特人遗骸的洞穴名为“沙尼达尔洞穴”(Shanidar cave),哥伦比亚大学的拉尔夫·索雷基(Ralph Solecki)教授于60年前,最早在此进行了发掘。

按照索雷基的说法,曾经生活在沙尼达尔洞穴中的尼安德特人,是一个7万年前的大家庭,包括了男女老少。当有家庭成员去世时,人们不仅会对死者进行埋葬,还会随葬鲜花表示哀悼,这就是所谓的尼安德特人“花葬说”,花葬说的主要证据,就是索雷基在遗骸上提取到的花粉沉积。

但是,“花葬说”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有人认为花粉是由啮齿类动物挖洞时意外携带至此的,除此之外,“花葬说”还有两个争论点,一是埋葬是需要具备抽象思维才能够出现的行为,尼安德特人是否具备?二是洞穴中为什么只有部分人被埋葬了?这两个问题,索雷基都没有给出答案,2019年,101岁高龄的索雷基去世,但是对于沙尼达尔洞穴的发掘一直没有停止。

新发现的遗骸来自一位成年男性,仅剩上半身,除了头骨破损严重外,身上没有其他伤痕。他半侧卧姿势,左臂微微弯曲,左手位于脸颊处,右臂放置在体侧,很像人侧身睡着的样子。

研究人员将对这位男子的骨骼进行了扫描,并分析其牙齿,而他骨骼周围的沉积物则能够说明,这位中年男性是否曾经也接受了“花葬”,研究结果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是研究人员注意到了他头前的一个小石头,据推测,这很有可能是用来标记埋葬地点的,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即使不存在略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花葬”,其他人也是精心且有意地埋葬了该男子。

事实上,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埋葬是需要具备象征性思维的,它直接决定了人能否超越当下,记住过去并想象未来,可以说是埋葬行为出现的基础条件。而尼安德特人已经被证明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西班牙三个不同的洞穴遗址中,人类学家先后发现洞穴绘画作品,其中都含有一些符号,可能蕴含着我们不得而知的意义。另外,鹰爪制作的项链和贝类串成的串珠,也是他们审美、观念等的体现。

但是,7万年前的中东,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相遇,并出现一系列互动的重要地点,互动包括方方面面,有激烈的冲突,也有缓和的交流,当然也会有行为的模仿,模仿是复制,而不是在完整的生死观影响下出现的行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已发现的,可能被埋葬的尼安德特人随葬的物品很少,甚至没有。

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的互动饶有趣味,毕竟,对这个给现代人“贡献了”1%到4%基因的人类研究,也是理解智人行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