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要有人骑马闯防疫护栏咋办?

编者按:疫情当前,为了便于管理,很多小区都封闭了部分出口,怕有人翻越。笔者的小区则满硬核的,安装上蛇腹型铁丝网。当然新闻也没少爆出有人不守规矩,硬闯护栏甚至开车硬闯的。那么,冷兵器研究所就索性再硬核点,如果疫情爆发在古代,防护设置怎么设置?如何防备有人骑马硬闯呢?

这就要提一下古今通用的冷兵器:铁蒺藜。要说这蒺藜及蒺藜的衍生品的使用史可长了,从存世实物看有铁有青铜,其中青铜蒺藜不会晚于战国,有的中间带孔,便于穿索携带,穿上一根绳子就可以当铁丝网用。

就是这种带有四个尖角的金属物品,不管怎么扔,它们总有一角竖直向上。这些东西扔在古代战场水坑里或泥狞的道路上,人和马都看不到,如果会踩到它,会穿过脚底,通过厚厚的角质层,一直向上到达关节处,把污泥、碎渣、泥浆带入。如果是这样的话,污垢基本是无法清洗出来的、这样会引起感染,也就是破伤风,在当时的环境下基本无法治愈。人还能抢救下,马蹄受伤感染后必死无疑。▼图为马蹄剖面图左为外侧,右为剖面截图:

如果这个主要还是针对人的话,那么古代还有一种冷兵器,明确就是针对战马设计的——搊chōu蹄,来自古籍《武经总要》。

古代战马真是命途多舛!可有攻就有防,有朋友说了不是有蹄铁吗?钉上蹄铁能不能防止铜铁蒺藜扎伤呀?我们先来看下马蹄的结构,就知道蹄铁是怎么保护马的。俗话说无蹄则无马,更通俗的说法是好马长在腿上,而马腿上最重要的就是马蹄。马的蹄甲是终生生长的,野生马蹄生长和磨损基本相抵,家马作为负担更多任务的载体必然加大对马蹄的磨损,如果不能有效的减少马蹄磨损,马就无法持续服役。▼马蹄的结构如下1蹄骨 2舟骨 3冠骨 4系骨5趾枕 6蹄壁 7白线 8蹄底:

蹄壁含有丰富的角蛋白,类似人的指甲,这使得马蹄非常坚硬,是马蹄的承重结构,每月会增长约6mm。但如果马蹄直接和地面接触,受地面的摩擦,积水的腐蚀,就会很快损坏。蹄铁对马保护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蹄铁可以防滑和防止蹄底过度磨灭,同时也具有矫正不良肢势和蹄形,防治肢蹄病的作用。老百姓俗称马掌铁。马蹄铁的来源最初是以树皮、芦苇、草秆、马尾毛和头发等物包裹马蹄,而后过渡到使用皮革编制的蹄套,即汉代恒宽所著《盐铁论》记载的革制的马鞋,称为“革鞮(dī )”。在我们东邻日本国直到几十年前还有人在用草和麻绳包裹马蹄,使马在雪地中行走,日文汉字称作藳(gǎo)靴。▼图片来自1941年日本科普读物《爱马读本》: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人为保护蹄底,曾用附有钩、环等的铁板固定于蹄底,称为“马履”。直到唐代,我国传统马具中尚未找到铁制蹄铁的实证。有人举杜甫《高都护骢马行》“踠促蹄高如踏铁”,来推测唐马有蹄铁。个见这属于误解,请注意那个“如”字,说明这不过是诗词中的比喻。已知我国元代以前的兽医著作中,常强调马匹的护蹄,而不曾言及钉蹄。汉《僮约》中有调治马驴,兼落三重的说法。宋 《古文苑》作注解:落当为烙,谓烧蹄烙蹄,令坚而耐踏。这说得是烙蹄。▼图为现代装蹄铁的一个环节:烙蹄,用烧过的蹄铁烙平马蹄底部,右图白烟泛起:

杜甫(712-770年)《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骢马新凿蹄,银鞍被来好。说得是凿蹄。▼图为现代装蹄铁的一个环节:凿蹄,现在通常叫做削蹄:

陆游(1125-1210)《老学庵笔记》卷一说:“使虏,旧唯使、副得乘车,三节人皆骑马。马恶则蹄啮不可羁,钝则不能行,良以为苦”。反映当时对马护蹄还不尽完善。赵汝适(1170-1231年)在《诸藩志》卷上记载大食(yi) 国(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地区穆斯林的泛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了,中东和西亚国家的泛称,包括伊朗、伊拉克、沙特等)马:“其马高七尺,用铁为鞋”,似感新奇,反映出我国当时对装蹄铁的作法还比较生疏。直到到12世纪,蹄钉装蹄铁的方法才传布于全世界。最迟在元代,钉蹄法传入中国。15世纪前叶,明代尹弼商征建州(现辽东)时,征马使用冰上蹄铁。以后中国蹄铁逐步传播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图为近代机制带突出底钉的冰上蹄铁和一般蹄铁图例及实物:

但很遗憾,马蹄铁只是根据蹄结构保护马蹄最外面的角质层,至于蹄心部位,马蹄铁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铁蒺藜、搊蹄对于战马来说都是极度危险的。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们身处在古代战场上,会想出什么办法来保护你们无言的战友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冷艳锯,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