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开启运动计划,出现哪种症状可得当心?


疫情当前,全民宅家隔离。在无处释放的精力和健康意识觉醒的同时刺激下,不少人开始将家里改造成健身房,开启了宅家健康运动计划。

运动是好事,但盲目开练,尤其是对于长期缺乏锻炼或肥胖的人群来说,不健康的运动方式可能更伤身,甚至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肌肉为什么会溶解呢,什么因素会导致肌肉溶解,怎么有效预防肌肉溶解,这些问题对于日益注重身体健康的人们来说确实值得好好了解一下。

好好的肌肉,为什么会发生溶解?

纹肌溶解是指横纹肌在受到损伤后,体内会出现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小分子物质,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众所周知,人体中有三种肌肉,一是骨骼肌,二是心肌,三是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的肌纤维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统称横纹肌。然而,在横纹肌溶解综合症中所指的横纹肌大多为骨骼肌,这与骨骼肌的功能及生理特点密不可分。

△骨骼肌的构造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除受神经支配外,还受意识控制,能完成人体的各种随意运动,能在下意识情况下做强力的收缩。

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非随意肌。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因此能保持经常收缩、放松,但收缩力不大,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心肌也具有纹理,但纹理比骨骼肌疏散,属于非随意肌。

横纹肌的生理特点是对刺激的反应快,收缩力量大,但消耗的能量也较大,故易于疲劳,收缩难以持久,其伸展性能不如平滑肌。同时,横纹肌起源于中胚层,再生能力很低。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才导致了骨骼肌更容易受到伤害。

出现这些症状,应警惕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最典型的表现是肌肉疼痛、无力,伴有浓茶样或酱油色尿液。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典型的症状并不会表现出来,比如发生横纹肌溶解的患者中,大约一半的人并不会感到明显的肌肉疼痛。另外,有些患者可能会有其他非典型的表现,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严重时,会引起无尿、少尿,急性肾功能不全,需要做血液透析,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此外,如果患者出现酱油色排尿,则往往意味着受损的骨骼肌已经超过200克,应及时医治,以免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横纹肌溶解可致肾衰竭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什么情况下横纹肌容易发生溶解?

横纹肌溶解的病因十分复杂,国外的研究指出其相关获得性病因就有190余种,遗传性相关病因40余种,常见的原因有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代谢紊乱、极端体温(高温、低温)、药物、酒精、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

△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高危因素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人在剧烈运动时,特别是进行局部长时间超强度训练时,如果准备不充分,加上出汗过多,未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肌肉缺血缺氧,甚至使肌细胞完整性受到破坏,造成肌肉溶解。

过度运动会造成横纹肌溶解,但这也不是鼓励大家奉行生命在于静止。相反的,经常运动的人,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性并不大,通常只在几乎很久不运动却突然高强度运动的情况才会容易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夏季高温也是横纹肌溶解征的多发季节,这是因为人在高温环境连续作业时体温升高,肌细胞在热应激的作用下,会出现细胞的坏死、水肿,细胞内的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会大量释放至血液中。因此,高温天气应避免连续作业且需要适当补充水分。

现如今,不少爱美女士纷纷吃起了保健品,但是殊不知,药物可能会作用于细胞膜、线粒体,并改变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比如影响渗透压、pH值等,从而导致细胞的坏死、溶解,最终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此外,作为饭桌文化的酒精,更是可以直接使肌细胞梢膜和线粒体受到伤害,导致肌细胞溶解坏死,加上醉酒引起的昏睡会压迫背肌及大腿后肌,加重了横纹肌溶解的风险。此外,代谢紊乱、毒物,如蜂毒、毒品等亦会造成横纹肌溶解。

总的来说,只要会对横纹肌造成直接的挤压损伤,感染、或者能改变肌细胞所处内外环境的因素,如渗透压、pH值、温度等都可能造成横纹肌溶解。

合理训练,科学预防横纹肌溶解

虽然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多且复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预防:

1.适量运动,掌握适应性训练和交叉训练方法,避免局部的超强度训练、过度训练;

2.不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作业,要注意及时散热,多喝水;

3.避免过度性饮酒;

4.服用他汀类、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遵医嘱服用该药物,密切注意自身反应;

5.不可滥用减肥、脱脂、美白等保健品,禁止使用毒品。

△合理训练,科学预防横纹肌溶解 图片来源:pexels图库

最值得注意的一点,由于横纹肌溶解不可自愈,所以如果在运动后出现肌肉严重酸痛,应立刻暂停锻炼,好好休息,同时大量饮水,及时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如果休息数天后,仍未见好转,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洪月,涂晓文,横纹肌溶解症及其所致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J],2018,19(5),466-468

2.https://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zxyjhsbzz201805032

3. 王丽晖,吴广礼,张丽霞等.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27例临床诊断及治疗. 华北国防医药[J],2004,(4):272-273  4.https://www.chinadoi.cn/portal/mr.action?doi=10.3969/j.issn.2095-140X.2004.04.0273.

5.郑宁,张友利等. 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大连医科大学学报[J],2019,41(1):77-80

6.https://ne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lykdxxb201901017

7.李青等. 过度健身当心横纹肌溶解症找上你. 运动健康[J],2019,4:54-55

8.https://ne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kbl201904029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