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轶团队最新研究,两广走私的穿山甲发现新冠病毒高度相似物

近期,香港大学管轶与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带领的团队发表预印本论文称,在穿山甲样本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属于此次新冠病毒的两个亚型,其中一个受体结合域与新冠病毒密切相关。

这与此前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的研究相呼应,华南农业大学团队率先宣布,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但相关论文尚未正式发布。

(来源:bioArxiv)

管轶团队此次文章题为《Identification of 2019-nCoV related coronaviruses in Malayan pangolins in southern China 》。研究团队通过检测从广西和广东反走私行动中查获的多个穿山甲样本,在样本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其正属于此次新冠病毒的两个亚型。另外,穿山甲中的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结构域中也与这次新冠病毒密切相关。

“穿山甲应被视为此次新冠病毒的疑似中间宿主,而且应该立即终止鲜活家禽 / 菜市场的穿山甲贩售活动”,研究团队在文章中强调。

图丨根据凤凰网报道,离开武汉后至今,管轶和团队一直潜心于汕头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病毒研究所中进行新冠病毒研究(来源:凤凰网)

在国内,吻部较长、以蚂蚁为食的穿山甲被认为是美味佳肴,而且穿山甲鳞片还被中医所推崇,因此多有市场走私现象。但实际上,和其他很多野生动物一样,穿山甲身上同样携带了大量病毒。长期以来,大量的科学家都在普及食用穿山甲对人体并无益处的事实,但罪恶并没有因此终止。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穿山甲样本,正是从大量的反走私行动中获得,包括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1 月广西海关缴获 18 个冷冻穿山甲的(肺,肠,血液)等 43 个组织样品、2018 年 3 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缴获的一批样品等。

借助高通量测序,团队惊讶地发现,这些样品中都有冠状病毒的存在。而且,通过基因测序,这些在穿山甲中发现的冠状病毒的基因组,与新冠病毒基因组相似率达到 85.5%—92.4%,并在系统进化树中代表了新冠病毒的两个亚型,其中之一(GD/P1L 和 GD/P2S)与新冠病毒密切相关。

在广东走私穿山甲样本上,团队发现其冠状病毒的 5 个核心氨基酸序列和新冠病毒一致。

图丨红框中的 5 个氨基酸和新冠病毒惊人的一致(来源:bioArxiv)

论文称,迄今为止,穿山甲是除蝙蝠之外,第二种被记录受到新冠病毒相关冠状病毒感染的哺乳动物。

值得一提的是,2003 年 SARS 爆发时,管轶团队就曾率先分离出 SARS 病毒,并证实了果子狸是 SARS 的中间宿主,也是人类感染 SARS 的直接来源,之后他和钟南山院士一起上报,广东开始清除市场上的果子狸,有效遏制了 SARS 疫情的扩散。

自本次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寻找其中间宿主一直是诸多科研团队的重点,其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曾在 Nature 发表论文,称中华菊头蝠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但并未观察到其他动物中有之密切相关的冠状病毒。

此前的基因分析显示,目前在人类中传播的新冠病毒株与蝙蝠中发现的病毒株有 96% 相同。但几项研究表明,蝙蝠传播的病毒缺乏必要的 “硬件” 来锁定人类细胞受体,仍不清楚哪种动物是缺失的环节。也就是说,将该病毒传播给人类的中间宿主还没找到。

在国内,穿山甲最早被科研团队提出是中间宿主,是在一场于华南农业大学 2 月 7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介绍,通过分析 1000 多份宏基因组样品,团队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然而再由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 β 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 70%;最终,借助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 99%。

因此,团队推测,穿山甲是蝙蝠和人类之间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即蝙蝠和人类传播病毒之间“缺失的那一环”。

图丨穿山甲(来源: Frans Lanting/National Geographic)

当时的 Nature 报道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演化病毒学家 Edward Holmes 评论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虽然我们还需要看到更多的细节,但研究结论确实说得通,因为其他数据也显示,穿山甲携带的一些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的亲缘关系很近。”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计算病毒学家 David Robertson 也表示,在 7 日的新闻发布会之前,穿山甲就一直被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一个潜在中间宿主,因此,研究人员发现了如此相近的序列确实很有意思。

这也不禁让我们联想到 2003 年的 SARS 爆发,尽管 SARS 涉及到是一种不同的冠状病毒,但同样存在中间宿主,即果子狸,这种小型哺乳动物也在某些地区被视为美味佳肴。

不过,和这次管轶、胡艳玲团队类似,华南理工这项研究工作也尚未以正式的科研论文形式发表。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很快就会发表,以帮助控制病毒的蔓延。

这也不是穿山甲第一次被锁定为冠状病毒的宿主。2019 年 9 月,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野生动物疫病与免疫研究中心的团队在 Viruses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可以被冠状病毒感染,甚至导致死亡。

该研究通过对海关罚没的 21 头活马来穿山甲进行解剖,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马来穿山甲所携带的病毒将威胁人类的生命,被冠状病毒感染之后可以导致人类死亡。

图丨一项发表在 Nature 上的新型传染病研究统计图。a 为野生动物来源的病原体爆发;*b * 为非野生动物来源的病原体爆发;*c * 为耐药性病原体爆发;d 为媒介传播病原体爆发(来源:Nature)

资料显示,许多动物能够将病毒传播给其他物种,几乎所有传染给人类的冠状病毒株都起源于野生动物。在近日的湖北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宿主。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 78% 与野生动物有关,要尽量少养野生动物,更不能吃野生动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染病专家 Ian Lipkin 曾表示,只要贩卖大量动物物种的野生动物市场继续营业,类似的病毒 “每隔几年” 就会继续出现。他说:“我希望关闭野生动物市场。”

穿山甲尸体(来源:纪录片《穿山甲:被捕杀最多的动物 Pangolins: The World's Most Wanted Animal 》)

具体到这次研究的核心——穿山甲——来说,尽管这种动物受到国际法的保护,但它们仍然是亚洲贩运量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说法,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有超过一百万穿山甲被盗猎,使该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2016 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 8 种穿山甲列入受灭绝威胁清单,并完全禁止国际贸易。然而,在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穿山甲的贩卖似乎仍在继续。

而且,一些科学家担心,在穿山甲被列为新冠病毒的疑似源头之一后,可能会引发公众的恐惧,再创本来就举步维艰的穿山甲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