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2月19日,白寿彝出生于河南开封的一个富商家庭,回族人。
1925年(16岁),白寿彝考入上海文治大学。五卅惨案发生后,白寿彝积极参与反帝游行活动,无法继续学业。后来他转学到河南中州大学继续就读,在这里受教于著名哲学家,时任文学院院长的冯友兰。
1929年(20岁),毕业后,白寿彝被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录取,攻读中国哲学史专业。白寿彝对民间文学、民俗学非常感兴趣,他整理并出版《开封歌谣集》,还撰写一系列相关文章。
1930年(21岁),白寿彝赴云南调查,编写《滇南丛话》,记载了一批重要回族民间传说故事和民俗资料。1932年,研究生毕业后,他留在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1935年,白寿彝创办《伊斯兰》杂志,并整理发表《中国回教史料之辑录》,这为后来白寿彝回教史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础。
1937年(28岁),白寿彝相继发表《论设立回教文化研究机关之需要》、《回教的文化运动》等论文,开创了国内对回族史研究的新角度,受到了国内外史学界的关注。同年,他出版了中国交通史方面的第一部著作——《中国交通史》。
1939年(30岁),时任云南大学教授的白寿彝开始主持研究云南伊斯兰史。他走访了20多个县,深入了解回族风俗民情,搜集了大量原始资料。1942年(33岁),白寿彝出版了《中国回教小史》,反映了中国回教发展的整个过程,非常具有开创性。
1948年(39岁),白寿彝编辑的《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和校点的《天方典礼择要解》出版。
1949年(40岁),白寿彝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并于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创办了《历史教学》、《历史研究》杂志。
1958年(49岁),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夕,白寿彝主持编写了《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回族历史的著作。
1971年(62岁),以古史专家顾颉刚为组长,白寿彝为副组长的《二十四史》点校小组正式成立。后因顾颉刚身体原因,白寿彝挑起单子,全面主持工作。
最终历时7年时,1978年,我国第一部用新式标点点校的《二十四史》,全部完成出版。这套《二十四史》成为最具权威的通用版本,始终受到学术界重视。
(点校《二十四史》讨论合影)
1979年(70岁),古稀之年的白寿彝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主持编写《中国通史》。面对这项宏伟事业,他召集全国数百位史学界、考古界、科技界学者汇聚北师大,日夜辛劳。
由于长期用眼过度,白寿彝的视力很差,眼镜度数高达1800度。他只能伏案审定,实在看不见时,只能请助手反复阅读,关键之处有时要听几十遍,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他自嘲道:“我70岁以后才开始作学问!”
终于历时20年,这部约1400万字,共12卷22册的《中国通史》,于1998年底编纂完成。这部上起远古时代,下迄新中国成立的巨著,被学术界称誉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
司马迁历时20年完成《史记》后,不久便去世。白寿彝呕心沥血20年,完成煌煌巨著《中国通史》后,也一病不起。
2000年3月21日,白寿彝病逝,享年91岁。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603篇作品,营员“梦里婉歌”的第45篇作品)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梦里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