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融化多少了,以后会不会有很多微生物重见天日?

工业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来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全球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比如全球变暖。

似乎21世纪所有的地球问题都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当然也包括这次的蝗虫灾害,不过今天我要讲的是另外一个潜在问题!

图为:冰源迅速融化

冰川融化情况

我们知道,北极变暖的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是全球冰层不断变薄。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南极洲打破了冰川融化速度记录,据报道,南极大陆表面15%的冰川已经融化,并将水资源输送到世界海洋。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到本世纪末,欧洲、东非和其他地区的冰川可能会减少80%以上的冰量。

冰川的融化让海平面上升,让无数极地物种濒临灭绝,但是更可怕的是北极圈永冻层正在迅速融化。

北半球9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是永冻层,这相当于北半球的24%。科学家预测,即使我们把温度控制在工业化前高2摄氏度以内,我们也会损失40%的冰量。

随着永冻层的融化,这些被冰雪覆盖的地区正从碳汇集转变为碳排放源,有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这又会促进全球变暖。

另外,这种变暖也可能会解放目前隐藏在冰和永冻层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尽管这些古老的病原体重新激活的可能性仍然相对未知,但也有许多研究发现这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永冻层中的病毒

研究表明,如果条件合适,病毒可以“存活”数万年,也就是说感染尼安德特人的病毒也同样有可能感染我们。

病毒“长寿”的秘诀在于,严格来说它们不是生物,这意味着它们不会像通常意义上那样死去。

为了激活或繁殖,它们必须穿透活的有机体细胞,而在细胞外,它们是一种被称为病毒粒子的代谢惰性粒子,我们可以想象为等待发芽的“病毒种子”。

病毒粒子既可以是有传染性的良好“种子”,也可以是失活的受损而无法感染的“种子”。

病毒失活过程经常在细胞外发生,例如,对病毒的DNA或RNA造成一些破坏或水分的损失都有可能造成病毒失活。

然而,如果条件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它们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传染性。

紫外线、氧气、高温对病毒而言是不利的,而寒冷,黑暗和缺氧的地方它们最喜欢,这使得永冻层和深海沉积物(寒冷、黑暗、缺氧)成为病毒等微生物的绝佳生存环境。

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分析了来自西藏古丽雅冰冠的两个冰核样本,其中一个样本的年代可以追溯到520年前,而另一个则保存着1.5万年前的沉积物。

他们发现样本中的病毒只有四种是已知的病毒,而有28种从未见过,这揭示了永冻土中未知病毒的比率!

图为:永冻层上的营地

同时也揭示了几百年前(或更长时间)生活在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可能会随着冰的融化而重新出现(从理论上讲)。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解冻后这些病毒的完整性和传染性,但不排除这种冰融可能会向环境释放病原体。

而且,科学家们之前已经复活了休眠了数千年的病毒,这表明至少有这种可能性。

古代病原体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吗?

永冻层中的病原体可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古代病毒,比如已经被我们攻克的天花病毒,或者一样恐怖炭疽病菌等等。

图为:炭疽病菌

当然,在过去也可能存在一些导致动物或人类大面积死亡的病原体,没有任何的文献记载,现代医学根本不了解这种病原体,这才是最可怕的。

不过,在调查这些古代病原体危害时需要考虑的是,这些病原体的状态是完整的还是支离破碎的?因为这将影响其感染能力,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另外,在考虑古代病原体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时,考虑是否接触也很重要,大多数传染病是通过直接接触、体液和呼吸道飞沫传播的。

图为:破冰船

在永冻层发现的病毒可能不会太危险,因为接触的风险很低,相反,城市地区人口密集的地方才是最佳疾病爆发点。

但随着人类和动物对气温上升的反应,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随着北极新航线的开辟,极地冰层的融化可能会影响我们如何在地球上航行。

不断变化的气候也可能促使生物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活动范围。比如,人类就一直在计划扩大北极圈内可供钻探的土地。

这些行为变化可能导致动物和微生物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或者说我们更容易接触到病原体。

最后

如果地球持续变暖,冰融化,我们可能会看到目前科学界还不知道的古代病原体重新出现,这些潜伏在冰川和永冻层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病毒可能会“苏醒”。

理论上,只有气候变暖加上更多的人居住在以前无人居住的北极地区才能导致灾难发生,但我们需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