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史前人类的食物中,铅和汞含量严重超标,他们曾经吃了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人就是人所吃的食物”,它有两方面的意思,既是说人对食物的选择受其世界观、人生观影响,从而区分什么食物能吃,什么食物不能吃;另一方面也表明,人的体质会因为他所吃的食物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骨骼、器官上都会留下“痕迹”。

最近,科学家在一项关于史前人类饮食的研究中发现,北欧史前人类的某些食物中,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这些人究竟吃了什么?这些食物里的重金属含量为什么那么高呢?

人类和动物的骨骼证据

特罗姆瑟大学-挪威北极圈大学(UniversitetetiTroms?-Norgesarktiskeuniversitet)的研究人员在8个地处北极的史前遗址中(6300年前到3800年前),采集到了数十种动物骨骼,以及属于8个个体的人类遗骸,许多动物骨骼上都有明显的切割痕迹。

根据鉴定,这些动物包括海豹、海豚、驯鹿、海狸、鲸以及不同种类的大西洋鳕鱼,其中竖琴海豹和黑线鳕的数量最多,可能是居住于此的史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进一步的鉴定表明,竖琴海豹和黑线鳕骨骼中汞的含量极高,按照如今的标准,黑线鳕骨骼中的镉超标20倍,铅超标4倍。我们知道,过量的汞会对大脑、肾脏和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过量的镉会对肾脏、肝脏、肺部造成影响,过量的铅则会损害大脑和神经系统。

发表在《国际第四纪》(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的报告中表示,对人类骨骼的鉴定还在进行中,虽然人类某些植物性饮食可能减弱了重金属造成的影响,或者在这些重金属造成严重后果之前,一些人就因其他原因死亡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重金属对史前人类的危害。

大量的重金属从何而来

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和冻土融化,可能是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直接诱因。汞、铅、镉等金属天然存在于地壳中,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海水覆盖了更多的陆地土壤后,这些金属元素在海洋中的浓度变高,鱼类及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便会首先受到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北极的永久冻土中,汞的储量达近8亿吨,如果这些汞随着永久冻土的融化进入海洋,后果可想而知。

在发现北欧史前人类食物中存在大量重金属之前,美国科学家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他们在距今6500年前的人类遗址中,采集了大量北美鳕鱼的骨骼,从中同样检测到了大量的汞。

所以,全球变暖的影响不仅仅是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冻土融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让人类措手不及的灾难,从宏观的气候、环境变化,如出现越来越多诸如干旱、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到关乎每个人的安身之所、食物供给,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和物都会被卷入其中。

我们都知道,就在这个月南极的温度一路飙高,先是创造了18.3摄氏度的高温纪录,接着又首次突破20摄氏度,这样的“前所未有”每个人都不愿看到,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怀着危机感终日惴惴不安,只会在毁灭之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比如与垃圾分类相比,减少制造垃圾重要;随身携带碗筷;公交地铁出行……虽然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人人力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