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车除了看参数,别忘了闻味道!

如今的新车买家越来越成熟,对新车的方方面面都吃的越来越透,包括发动机、变速箱、配置等。然而多少人去看新车,一走进车内就可以闻到一股浓浓的异味,却被销售一句话“新车都是这样子的”就打发了,其实车内的气味和安全配置一样,和我们息息相关,而且爱车有异味,可是会无时无刻地影响你和你的家人的身体健康!到底车内的异味是怎么来的,我们又应该怎么防范呢?



新车异味从何而来?

车内污染源主要有5个方面,分别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含乙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等),其中甲苯、二甲苯是车内空气污染来源的大头。这些些有害气体的来源就是车身零部件和车内的塑料件、地毯、车毡等,尤其是一些配置真皮座椅的车型,还会夹杂着皮革味。这些有害气体轻则让人在感官上产生不适,严重的可让人产生晕眩、呕吐等症状,并且有可能致癌。

这些物质,大多数是因为受到高温加热,从内饰材料中释放的。这类异味来源,通常包括下面几个:

一、新车车内的塑料件

塑料件种类繁多,包括仪表台、车门内饰板、ABCD柱装饰板、地毯、顶棚、座椅填充物等等,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中大多数内饰件采用的是注塑工艺,本身是无害的。但是不合格的座椅发泡材料、地毯等,会带来一定的挥发性气体;而且,仪表板装配中会使用粘合剂,这类粘合剂大多数是有害的;另外,内饰塑料件中的增塑剂、厂家为了保护内饰内套上的塑料薄膜,也是可以释放有害气体的。



二、车内装饰

我们这里指的装饰有两种。

第一种是原厂的车内装饰,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原配的皮质座椅。如今不少厂商和经销商混绕视听,直接把自家的皮质座椅都统称为“真皮座椅”,其实不然,在中低价位车型里,大多数都是人造革。除了一些劣质的人造革有害之外,一些厂商为了增加座椅的柔软度,会粘上一层海绵或者发泡材料,就会使用到上面提到过的粘合剂。另外,皮革中的揉革剂、皮革染色的染料均有一定的污染。

第二种就是车主买车之后后装的新装饰,譬如常见的脚垫、座垫、座椅套。原厂的内饰用料尚有一些质量标准把关,而市场上各类装饰材料鱼龙混杂,国家的监督力度低,因此次品横行。



三、车内隔音、减震、隔热材料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奔驰、宝马和奥迪等德系豪车国产后,由于使用致癌的70号沥青取代高分子树脂作为阻尼片,车内甲醛、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总量超标而登上了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国内消费者对于隔音滤震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哪怕是在不少中低端车型中,衬板、车顶毡、阻尼片、填充物的用量也非常大。既要兼顾成本又要性能达标,不少厂商自然会选择降低质量标准。


四、空调或车舱密封不当

密封不当,带来的后果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挥发出的汽油等传入车厢。



五、车内异物

一些车主对自己的爱车疏忽打理,车内也产生了不少异味源,譬如掉在车厢角落腐烂发霉的水果、甜品残渣;饮料或者水洒落在座椅上的污渍、长期扔在尾厢里的鞋子、衣服等杂物、缺乏清理的烟灰缸、劣质的香水等等。一旦空调打开时,伴随着空气循环,异味就会在车内流动。


如何减少车内异味?

其实,我国早已在2012年颁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但是这份《指南》一方面指标少,只有8项,其中关键的甲苯、二甲苯指标比室内标准还低,而且不具备强制力,如此宽松的标准给了厂商大量钻空子的机会,个中原因就不得而知了。而在国内,维权的难度之大,相信不少网友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现阶段要逃离车内异味,更多地还是只能靠自己了。

首先选车的时候,就要提高标准,从源头就把这些有异味的车“掐死”。一般来说,选车的时候,可以带一些亲友陪同鉴别。如果你想更进一步的话,也可以买手持式的空气质量检测仪等设备,然后自行查阅室内装修标准比对,选车内饰、家装检测都能派上用场。


其次,自己后期用车要多加注意了。下面这几点都是应该注意的:

1、提车后,立刻拆干净车里覆盖的塑料膜;

2、慎重购买各类车内装饰,包括各类脚垫、椅套、车内香水座等装饰品;

3、加强通风,平时多开窗,开空调的时候多使用外循环,加强通风,加快气味驱散;

4、适当保持车内温度,譬如说利用车内热风,为车内加温;或者在夏季,开窗通风。但是要避免暴晒,以免内饰件加速老化。

5、设置一些吸收气味的东西,最值得推荐的是活性炭以及果皮,但是果皮要注意定期更换。

6、定期收拾车厢,包括杂物箱、烟灰缸等角落,平时尽量不要在车内饮食,垃圾要及时带走,保持车厢干爽。



欢迎加入DIOS车评微信公众号,导购咨询、用车贴士、各路干货喂饱你!欢迎微信中搜索:

DIOScheping

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