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散尽,春光正好,我们赏读古诗词,品一品春天的味道可好?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这句诗的诗意,正适合我此时的心情。

现在,新冠病毒的阴霾还没有散去,我日日宅在家里读读闲书、写写小稿,时间一久,百无聊赖。

可春天轻快的脚步不会被沉沉阴霾挡住,倦了的时候,我抬头望望窗外,遐想中绵软的柳枝绿了,爆满骨朵的杏花红了,野地里的荠菜花开了,又可以挖野菜、吃春儿、品春儿了吧。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荠菜赶春赶得早,春寒料峭时节,它就在麦野、田园、树林里顶着一层冰凌绽发了。

荠菜又名野荠、护生草、地菜、鸡心菜,是一种有名的野菜,有着鲜灵灵的色气,醇香香的味道,具有利肝和中、明目益胃、解热治痢之效,也是一种灵丹菜、保健养生菜。

古往今来,荠菜不但寻常百姓爱吃,很多文人墨客对荠菜也是情有独钟。荠菜具有特别的醇香之味,《诗经》中《邶风·谷风》有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据说这是弃妇之言:谁说苦菜味道苦?比起我的遭遇来,那便是比荠菜还要甘甜啊!这说明古人很早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了。

荠菜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钟爱的野味,盛赞其为“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可见,它的鲜美早已俘获了苏东坡的胃。

在贬官外放时,他生活窘迫,常与乡邻漫山遍野采挖荠菜,用荠菜、黄豆和粳米煮粥食用,谓之“东坡羹”,并在给友人的信中赞道:“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

他还写有《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一诗,其中有“时绕麦田求野荠”的名句,让我们眼前不由浮现出村妇和小儿握着小铲,挎着菜篮,纷纷到麦田采挖荠菜的生动场景。

南宋诗人陆游与荠菜更有不解之缘。《剑南诗稿》收录了不少他食荠赞荠的诗句,如“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羔豚即乳猪,荠菜羹、荠菜粥,比鲜香肥嫩的烤乳猪有过之而无不及,足见陆游对荠菜的喜爱程度。

他还在《食荠诗》之一中云:“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生动的表达出在四川吃到了美味的春荠,就不再想回家乡绍兴去吃蕨和薇了,可见蕨薇也不如荠美,道出了陆游对荠菜的迷恋程度。

宋.陆游《食荠》

小著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

风炉歙钵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

诗中他写出了荠菜的烹制秘诀,这种制作方法更能保持荠菜特有的鲜味和清香。陆游80岁时又作《春荠》云:

食案何萧然,春荠花若雪,

从今日老梗,何以供采撷。

他是从早春荠菜返青,一直吃到农历三月抽苔开花。晚年在《老民》诗中有“今朝盐酪尽,荠糁更宜人”之句,没有了“盐酪”调味品,清香的荠糁一样让人喜爱。陆游一生采荠、烹荠、食荠、赞荠不断,可谓爱荠食荠古今第一人。

而今,荠菜的吃法也很多,可煲汤、可热炒、可凉拌,还可剁馅儿摊春卷、包包子、包饺子,无论怎样吃,那股特有的清爽醇香,总让人品之不尽。而我尤喜简捷快当的凉拌荠菜,择洗干净,沸水里略烫,切细加小盐、加葱丝,拌上拍碎的熟花生,以少许老陈醋浇之,那色青绿绿,那味鲜爽爽,甭提多美气了!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这是《诗经》里的句子,大意是:春来的日子渐渐长,姑娘们纷纷采摘白蒿忙。“蘩”即茵陈,也称“白蒿”。

茵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当春回大地,茵陈的细叶蜷曲抱团,有一层灰白色茸毛,绵软如绒,有股浓郁的药香味儿。

民谚云:“二月茵陈三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可见茵陈芽的鲜嫩只有在开春不久品尝,春深时节,它就变成遍地深深浅浅的蒿子,农人烧柴也不愿意割它,盖因茵陈蒿子燃起来有股子呛人的怪味。

茵陈亦称“青蒿”,明代《救荒野谱》有云:“青蒿儿,才发颖,二月二日春犹冷。家家竞作茵陈饼。茵陈疗病还疗饥,借问采蒿知不知。”是说茵陈药食兼备。

茵陈的药用价值很高,有护肝补肝的作用,是治疗肝炎和黄疸的一剂良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过去,农人都是把它作为救荒菜、救急菜食用的。

早春青黄不接,农家囤空缸浅,离新粮收获之季还早着呢,人们冒着料峭春风,在冰碴子里、在积雪中采挖茵陈和其它早发的野菜,撒入少许杂粮面、麦麸,掺和均匀,入屉蒸成菜团充饥。

不过,在文人墨客笔下,茵陈芽的美味被描绘得令人唾液潜溢,唇齿生香。唐代杜甫曾写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组诗,其中有句“棘树寒云色,茵陈春藕香”,把早春茵陈的鲜嫩与春藕的脆香相媲美,可见杜甫对这种野菜的迷恋。

北宋苏轼也喜食茵陈,他曾到苏南的润州、丹阳督导赈灾事宜。这里的茵陈芽绽发得早,鲜味更足,他在《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中赞道:“堆盘红缕细茵陈,巧与椒花两斗新。”他还写了一首《春菜》诗,“茵陈甘菊不负渠,脍缕堆盘纤手抹。”诗人把茵陈与蔓菁、韭芽、香荠、甘菊芽等春菜并列,看来茵陈芽定是上了他的美食排行榜,东坡居士对茵陈的喜爱可见一斑。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也曾写有“坐来薜荔时添润,斋罢茵陈尚送香”的联句,他同好友游览清凉寺遇雨受阻,小饮时薜荔凉粉的甜润与茵陈芽菜的清香一样美妙。

我喜爱乡间那透着浓亮的碧绿、散发淡淡药香的“茵陈青团”。把茵陈与艾草叶洗净,在开水里焯过,一遍遍地揉搓,揉出来那样青碧碧、鲜绿绿的汁液,用其和糯米面,以豆沙包之,入笼蒸熟,但见墨绿如玉,清凌醒目,品之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清明祭祖时,采得半篮茵陈芽,做青团做蒸糕,吃了可以消了一年的晦气,把病灾和小鬼带走。

瑶草碧,柳芽黄

农谚云: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开了春,蒙蒙柳色渐显生机,一片新绿,正如唐代诗人贺知章所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绿枝条上爆出的簇簇柳芽儿,鹅黄鲜嫩,娇小可爱,惹得诗人们咏赞有加: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宋.严巨《鹧鸪天.惜别》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元.贡性之《绝句》

十八姑儿浅淡妆,春衣初试柳芽黄。

三三五五东风里,去上吴山答愿香。

柳芽儿不仅鲜亮清灵,惹人怜爱,还亦药亦食,乡人常常利用其败火除燥、爽神利气、明目清心之功效,炒成黄绿色的柳芽茶品用。

春日之柳芽将开未开时,状如雀舌,孕一冬之精气,得春阳之普照,采其晾干炒制成茶,观之清灵碧绿,饮之清香可口,色香味形妙到极致。其益可防治黄肿病和筋骨疼痛病,《本草纲目》称其主治“风水黄症,湿痹挛急,膝痛”等。据传,北京戒台寺内的僧人常用柳芽和茶叶,混合制成“消灾延寿茶”施与香客,康熙皇帝巡视西山时驻跸该寺,品过此茶后大为赞叹。

柳芽儿还可做菜做饼,一饱口福。凉拌柳芽是一道人们喜爱的春令小菜,将柳芽清洗干净,用开水焯后再放冷,加上麻油、食盐、葱蒜、香醋拌匀当菜吃,或将柳芽晒干待伏夏发泡食用,可清暑热。

还可制成美食柳叶饼,掐一把嫩芽嫩叶,洗净、汆水、切碎,放适量的糖,均匀地揉进面粉里,做成小饼儿,然后将其一个个贴到锅里,煎烤至两面皆呈现诱人的金黄色即可。食之苦香适宜、外脆里绵,可清热明目。

薤上露,何易晞

小野蒜也是春天里生长的,田埂、沟渠、崖畔,都有它们葱绿婆娑的身影。采挖小蒜,水洗之后,但见白生生的长梗、圆滚滚的小蒜头、绿油油的细叶,清清白白,煞是喜人。

小野蒜的名儿还很多,俗名还叫小根蒜、小蒜、山蒜、野葱。古称“薤(xie)”“藠(jiao)”,殷汤时期已有种植和食用,是一种较早使用的调味品。

薤在古代诗文中,是地位很高的植物和经常歌咏的意象。《薤露》是古代著名的挽歌,相传汉高祖召田横,其不愿臣服,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词云:“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是说薤上之露极易晒干,用此来比喻人的生命何其短促。

曹操和曹植父子都写过《薤露行》的诗篇,曹操以此哀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受殃,是为悲悼之意;曹植的《薤露行》写于魏明帝时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展,郁闷悲愤之情。

小野蒜中医称“薤白”,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

唐代诗人杜甫晚年多病,经常寻找适合自己的食药兼备的菜蔬,以此来治病加养生,小野蒜就是他常吃的野菜之一。为此,杜甫还写有一首诗《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

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此诗寥寥数句,将亦蔬亦药的小野蒜外观和疗效介绍得清清楚楚,同时,诗人还赞颂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对朋友阮隐居(阮昉)的慷慨赠送,充满了感激之情。更为可贵之处,七百多年后,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一书,说明薤的药性药理时,还引用了杜甫的这首诗。

作为野菜,小野蒜爽口馨香,没有大蒜、大葱那种辛辣和刺激,加小盐腌制后脆生生、香甜甜,佐酒下饭健脾开胃,满口生津。还有其他吃法,比如小蒜儿切碎,加了黑木耳、豆腐、粉条、海米,拌上花椒、胡椒、精盐以及适量花生油搅匀,用以包包子、包饺子、炸春卷,那味儿鲜香无比。

最为简单的就是生食,清清白白的小根蒜配上煎好的外焦内酥的黄鲫鱼,再摘一把红殷殷的香椿芽,用绵软耐口的山东沂蒙煎饼一卷,大口啖之,助消化、解油腻、增食欲,那味儿总让人怀恋着,放也放不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宋.晏殊《破阵子.春景》)吟诵着描绘春天的古诗词,我不由对窗外烂漫的春天神往起来。

是啊,春天的脚步不会因一场风雪停下,待到阴霾消散尽,东风浩荡朗乾坤,我们打开心窗,纷纷奔向春意盎然的原野,采撷绿色,品味春天!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