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日本经历了最近15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大事:明仁天皇决定退位,将天皇的皇位传给儿子德仁。为配合这项转变,日本的年号也由“平成”改成“令和”。由于明仁天皇的退位影响深远,在“后明仁”时代,天皇的权力、地位,以及与日本政府之间的关系将会发生改变。
明仁天皇与德仁天皇
新天皇跟日本政府的微妙关系
一些观察家认为,明仁天皇退位后,新登基的德仁天皇,跟安倍晋三领导的日本政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值得观察的重点,他们之间并不会风平浪静。与温和低调的明仁天皇相比,现任的德仁天皇与弟弟文仁亲王,都曾经抨击日本右翼势力,话锋直指政府中的某些激进派。
明仁天皇与德仁天皇
当年唇枪舌战的起因是皇位后裔问题,日本右翼攻击德仁天皇的皇后没有生孩子,当时还未继位的德仁称右翼对他妻子的攻击有失公允,很不体面。德仁天皇与文仁亲王两兄弟,也曾对安倍晋三偏离和平路线表示担忧,对日本政府的政策发表过意见,尤其是文仁亲王,特别喜欢对外发表谈话,表达立场和观点。
目前外界都认为德仁天皇与文仁亲王与父亲明仁天皇的倾向性一致,都选择和平路线。安倍晋三还将继续担任首相两年,如果他第三次连任成功,将跟德仁天皇一起工作七年。
德仁天皇
接下来在每一年,天皇跟首相会一起出席“和平纪念日”“原爆纪念日”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双方的谈话很可能会出现摩擦,或是出现“意外演出”。因为天皇的发言稿事先都会通过宫内厅的审核,未来如果天皇出现脱稿“自由发挥”的情况,人们就能从中看到天皇和日本政府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虽然德仁天皇是一位低调的人,一般人都认为他不会表现出自己的真实立场,不过也有观点猜测,过去德仁的妻子雅子饱受右派攻击,未来两夫妇在掌握权柄后,可能会在适当的时机反击,以回应当年的屈辱。
明仁天皇与德仁、文仁、清子
比起兄长德仁天皇,文仁亲王更喜欢对外展示自己,并发表意见。在德仁天皇继位后,文仁亲王依据目前由近亲男性优先继承的原则,将成为接下来日本的“储君”。如果德仁天皇将来也选择退位,由文仁亲王继位,那么比明仁天皇、德仁天皇都要高调的文仁,将会给日本政坛带来“地震”。当然,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非常小,除非德仁天皇也早早退位,否则安倍晋三应该遇不到“文仁天皇”。
日本皇宫
目前日本的皇位继承顺序,还是优先选择天皇的男性近亲。德仁天皇的女儿爱子应该不会继承皇位,未来日本天皇的继承制度,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兄终弟及”。
天皇的权力与地位
著有《日本文化史》的家永三郎,是日本皇室的日本史教师,他认为在日本历史中,天皇在政治上的权力并非一成不变,总是随着时代起起伏伏。在飞鸟时代(公元538年—公元710年),天皇是一定程度上的“实权国君”。曾经有天皇想模仿中国中央集权的方式巩固皇权。但因为日本山多地少,地形破碎,各地区之间联系不强,无法形成统一市场和紧密的文化圈,与其说是国家,早期的日本更像是“部落联盟”。另外,日本没有建立起中国“科举”选拔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官僚体制,所以天皇推行中央集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太薄弱,最终没有成功。
传说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
公元十世纪左右,继位的天皇都天不假年,早早去世,新天皇往往冲龄践祚,无法打理政事,只能任用母亲的亲人来协助处理国政,类似于中国的“外戚干政”,日本也出现了跟天皇共治天下的“藤原氏”,并由此产生了实质上的“二元制”领导模式。加上日本历史上没有外族成功入侵的案例,也没有平民发动起义推翻王朝的例子,社会体制一直保持稳定,所以日本政治更倾向重视血统的贵族制。后来的天皇也接受了“贵族”以及十二世纪后兴起的“武士”阶级的忠诚,并依赖他们间接统治社会。
从此之后,天皇脱离了具体的国政事务,专门主持各种仪式,因此后来天皇名义上虽然是国家领袖,但实际上更象是信仰领袖。古代天皇基本上没有权力,他们唯一的工作是举行祈福仪式,希望神明给整个国家带来好运。相比之下,现代的天皇虽然也没有直接涉足政事,但除了主持仪式外,也有许多外交任务,例如代表日本访问别国,参加国际会议等等,跟古代的天皇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
中国皇帝制度与日本天皇制度
著有《大皇宫:日本天皇家史》的姜建强认为,站在中国视角,以中国皇帝模式去理解天皇制度,肯定会不得要领,因为日本天皇的“权力”概念跟中国截然不同。因为历史与形势的裹挟,古代的日本天皇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和权力,无法管理国内的具体事务,天皇只能通过行使自己的抽象职务得到上天赐福,协调好贵族与武士的关系,就算完成了本职工作。
也正因为这样,天皇的位置并非炙手可热,只要本身没有渎职和非分之想,其他人也不会主动挑战天皇的地位。这也是从中国历史观出发,无法理解日本天皇制度持续数年从不中断的原因。古代日本人相信天皇是神的子孙,而深受中国“忠孝”思想影响的武士或是其他阶层,都以“神的家臣”来自居,以服务天皇来定位自己的价值。所以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一般人根本不会触碰天皇的位置。
醍醐天皇
虽说天皇一般都接受了虚职,但凡事都有特例,在日本历史中,也曾出现过试图掌握政治权力的天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醍醐天皇。他尝试以天皇身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但却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失败了。在醍醐天皇的“改革”失败后,天皇制度就再也没有改变过。
到了日本的战国时代,随着时局动乱,天皇过起了靠卖官鬻爵为生的日子。当时日本在各个“战国大名”的控制下陷入割据。这些大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急需中央任命的官职作为正统名分。就算官职名不符实,天皇任命的官职对地方的土豪,以及百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的。
日本皇宫
当时天皇为了维持生计,不时会写信给各地的大名,暗示他们可以通过“捐献”来换取官职。织田信长、毛利元就等战国大名,都曾经以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官职。当时天皇的心理其实也很矛盾:一方面认为做这样的事情“有失君德”,有负罪感,但因为囊中羞涩,连生活都快成问题了,也不得不这么做,最终也就释然了。
日本皇宫
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天皇在日本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后,天皇又再次回到了不愁吃穿的生活。当然,现代日本天皇也衣食无忧,但在现代价值体系的影响下,他们肩负起了一种监督社会价值取向的任务,由于代表着“反思”的价值观,天皇与日本政府之间的博弈会越来越频繁。
参考资料:
《大皇宫:日本天皇家史》姜建强
《天皇与日本国命》戴维·贝尔加米尼(David Bergamini)
《日本文化史》家永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