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是情人节,弟弟看着很不开心,我问了好几遍他才说出原因。他本来计划寒假过后,趁学生返校,在情人节的时候来上海找他高中时期的女神表白。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和女神各自困在老家,打碎了他青涩的初恋梦。
相信不少情侣的情人节都会因疫情变得不同,但我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结果弟弟长吁短叹的,引起我对年轻人的爱情的好奇。弟弟出生于2000年——然而今年也已经20岁了。我20岁的时候是在感情中特别偏执的人,“谁说的不要勉强,我偏要勉强。”而我弟弟却是个百般理智的人,他在表白前,已经冷静分析利弊两年了,“像个小老头。”
那么,年轻一代的爱情观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疫情下有怎样的体现?和前几代人的感情观念有什么区别?他们相处的方式是否有明显的变化?依然渴望朝夕相伴的生活,还是早已习惯在“云端”相守?对此,我们采访了几对年轻情侣来了解他们对感情的认识和理解。
01
“恋爱没有定式,
每个人都该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奥若拉,女,1995年出生)
我和男友的恋爱模式,是集中见面、再各自分开——基本上是每半年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他在欧洲上学读博士,而我在国内上班,他常常在假期回国找我,有时也会协调时间在特定的日子赶来,比如在情人节的时候,或是我们一个人的生日。后面他打算在欧洲留任,我们很可能会继续这样的异国生活。
而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相处状态,尽管有很多朋友会怀疑,说难道你们结婚后还这样吗,你让他回国找工作,或者你准备出国,这样子才是更稳妥的生活。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每年我们一起居住的时候,我们给对方的,都是那种无条件的爱和绝对高质量的陪伴。因为目前的远隔异地,恰恰让我们更明白,两人一年能在一起的时间就只有这些,要尽可能地关心对方,尽可能地让对方和自己都感到开心。
所以每年相见之前,我们都会计划好一起要做哪些事情,列成一张list,比如一起去看望家人,去买他关注的专业书籍,陪我去迪士尼乐园,等等。我们会充分利用时间,即便有些冲突,也会坦然地做出协商和妥协。
今年我对相聚的日子非常期待,因为年底的时候,男友和他的导师协调了时间,要在情人节回国。后来疫情爆发了,我们的计划泡汤,不得不继续等下去。面对这种不可抗力,我们只能接受,互相安抚情绪,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下次的相聚上,商量之后要做的更多事情,将这次遗憾弥补上。
当然,在两个人异地的日子里,我们也会时时和对方同步自己的生活和所思所想。对方的生活能够给自己映照和提醒,关系中充满了新鲜感。
许多人期待和恋人一起生活来填补生活的空缺,希望时刻和对方在一起,把分离看做爱情的减分项。而通过这几年的经历,我觉得,能和相爱的人一起生活,是为已经完整的生活增添的bonus,我用加分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爱情,因此相聚成为这段感情的锦上添花,我相信这份爱可以更持久地维持下去,期待我和他夏天的重逢。
02
“好的爱情令人独立,
给彼此带来共同的成长”
(小树,女,1998年生)
我和男友是在武汉大学读书时认识的,像很多的校园情侣一样,谈着天天“粘”在一起的恋爱,平时泡自习室、图书馆,周末去东湖划船,去小吃街吃豆皮、喝煨汤。
毕业之后,我去深圳工作,而男友要到美国留学。我让他买了机票告诉我,我会去送他。没想到,他从上海起飞竟然没通知我。他觉得我特别敏感,不想在机场营造离别的气氛——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别人不看好的异国恋。
刚开始确实比较难熬。我看着身边其他的恩爱小情侣,有被塞“狗粮”后的酸苦感,甚至看着电视剧的甜蜜情节,想到两人相隔这么远,心里也会难受。我很多次都会告诉他我很想他,但是他很少跟我诉说自己的思念,我觉得他在国外过得美滋滋,或许并不想我。
有段时间我生病了,很不舒服,躺在床上就忍不住回想之前的日子,便耍性子非让他回来,他连安慰也不说,就直接理性地证明自己无法立刻回去,我就问:“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每次都是我在想你,你从来都不想我。”
结果他对我说:“你总是以为我过得很开心,但是我也并不轻松,我也很想你,但是我没有办法像你一样频繁地表达,因为这会给你带来一种深深的无奈感,就像我现在的感觉一样。”这时我才醒悟,他内心的感受究竟是怎样的,我对他造成了怎样的负担。
以前天天在一起,虽然我不太成熟,但对感情没多大影响,而在异地的情况下就暴露出了问题。分开后,我好像一直让他接收着我的烦恼和不安,他却不敢向我表达自己的真实遭遇。所以,我应该变得更独立一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样彼此的心理负担才会更少。
后来我投入到工作中,读了很多亲密关系方面的书,参加相关的工作坊,懂得察觉自己的情绪,并懂得如何更好地换位思考。我将自己的想法和学到的知识和他一起讨论,并尝试将这些应用在我们关系之中。逐渐地,我们吵架频率在变低,两人也能聊更多深入的话题了。
我才明白,只有两个人都独立地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我们在一起才会实现“1+1大于2”——让对方享受与自己的相伴,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
在疫情期间,我们的情绪和感受波动很大,所以交流更为频繁,互相支持和陪伴。在武汉的四年校园生活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回忆,所以我们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这座城市。今年情人节是第一次分开过,虽然有些遗憾,但我们已约定,在疫情结束后一起回学校看看,我很想念梅园小馄饨,他很想念烤土豆。希望一切都能顺遂平安。
03
“因为爱你,我爱上了生活”
(静姝,2000年生)
我和我女朋友在一起已经两年了。我们在不同的学校上大学。有空的时候我们会去对方的学校,一起听喜欢的课。
我特别爱我女朋友。和她在一起之前,我是一个愤怒而忧郁的人,我沉迷哲学,和父母关系的疏远让我经常觉得很孤独,而哲学思考又让我经常怀疑日常生活的意义。所以我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对生活提不起兴趣,觉得人生太长。
上了大学以后,我在一个社交网络上认识了我女朋友。一开始我只是爱看她发的动态,一方面她和我一样,喜欢读哲学方面的书,我们会交流喜欢的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她和我像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她无比热爱生活,每天看到路边的树、天上的云,在食堂打到一个自己爱吃的菜,都会开心很久。
在一起之后,由于两个学校在城市的的两端,我们聚少离多,但是在她有意无意的带动下,我好像也开始刻意地去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了:更关注自己的一餐一饭,日常的一些小活动。
最近放寒假,我们本来寄希望于趁假期一起过一段小日子,结果疫情很严重,我们都被父母各自关在家里。不过这样的隔离对我们俩的关系来说完全没有影响,因为她会带动我做一些“远程在一起的事情”。因为她总是怀着兴奋好奇的状态来度过每一天,我也觉得在家隔离的日子变得挺有意思的。
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对人类的福祉来说,在每一个生命阶段实时投入生活,至关重要。是她让我进入了生活(find engagement in life) 。我们都还很年轻,以后当然有可能会分开,但她改变了我和生活的关系,这一点我会一生感激。
04
“即便深深相爱,
彼此舒服的生活边界也很重要”
(Vashti,女,1996年生)
去年10月,我和男友搬到一起住了。本以为关系会更进一步,没想到这几个月我们经常吵吵闹闹,反而变得疏远。
我们是去年春天在同城活动上认识的,聊得很投机,感情迅速升温,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虽然同在上海,但一个住浦东,一个住嘉定,只有周末才方便约会,尤其在梅雨季或大夏天会很麻烦,所以我们决定搬到折中的地方住在一起。
刚开始很幸福,我们买东西、布置房间,互相展示厨艺。慢慢地,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显现出来,比如吃过饭立即洗碗,还是堆到晚上再洗,比如换袜时顺手洗掉,还是存到周末……看似都是小事,但两人都很较劲,时不时拌嘴,吵完心里不舒服,还暗中赌气。感情就这么被耗着,年初我经常想可能我们不适合。
由于疫情,我和他现在都滞留在老家,在线上办公,也不确定什么时候回去。结果这段时间,我们的关系好像在逐渐恢复。两个人选定电影,看完后讨论;晒自己包的饺子、炒的菜;互相发小时候的照片,讲过去的经历……我们又感到浓浓的爱意。
所以,被迫拉开的这份距离,让我更明白了目前的状态。以前我觉得,两个人只要相爱,怎么过都会很开心,但其实两个人真切地生活在一起,要面对的不仅是爱不爱的问题,也包含着如何更好地处理日常琐事,怎么寻找彼此都舒服的生活边界。这些事需要彼此协调,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不然很容易损伤感情。
今年的情人节,我们相隔两地,但我们已经计划了很多事,等回到上海后再一项项地完成,让关系重回原本甜蜜的样子。而更重要的是,当再次相聚,我们会努力在日常相处中寻找到更适合的方式和边界,让彼此的爱能够保留地更纯粹。
作者的话:
在和这些95后、00后的小朋友们聊爱情时,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这一代人远比我们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他们独立而理性,对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有着一种主宰的自信。
他们似乎是更有力量的一代人,从他们出生开始,他们有比前几代人更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因此他们得以更多思考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对自己好的。他们也更敢于去说出自己想要的、去坚定地获得自己真正渴望的事物——更勇敢,也更坚定。
可以说,他们是更懂得爱自己的一代人。也因为爱自己,我相信他们也会是更有能力爱他人的一代人。
最近疫情肆虐,很多人的计划都被打断了,被迫宅在家里熬着时间,但是爱是不会被疫情阻隔的。相反,疫情只会让人们更加珍惜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人。“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愿我们依然能在暂时远隔的日子里,保持心与心之间的真挚互动,给予彼此更多的关爱和问候,让我们一起期待将来的那场相聚,就像等待着一场春天的到来。
KY作者 / 萨拉
编辑 / KY主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