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时代的德国,军人的地位有多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将领的军事素养和战术水平是很高的,这都与这个国家“崇尚武力,军人为上”的传统是分不开的。从军事角度来说,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将,不仅展示了卓越的战术技巧,而且他们标准的军人风范,让人印象深刻。

隆美尔就是他们其中的代表。他治军严谨,训练出的部队个个骁勇善战、以一敌百;他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倡导“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沙漠之狐”的称号由此而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隆美尔参军入伍,是其父亲“逼迫”的。

从小品学兼优的“学霸”,凶狠的个性是被逼出来的。

1891年,隆美尔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亲更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校长,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一家人倒也过得惬意、富足。隆美尔兄弟姐妹4人,他排老二,这是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位置,反倒让他更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

从小瘦弱的隆美尔,很少大吵大闹,喜欢看家里的藏书,尽管性格有些内向,但非常聪明,对人友善。让家人欣慰的是,他是几个孩子中学习最好的,经常得到各科老师的表扬,开家长会是他父亲最开心的一件事,可以得到各类奖状。

按照现在的标准,隆美尔是个标准的好学生、“学霸”。在吵吵闹闹的课堂上,只有他在专心听课,按照老师的进程去思考问题,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下课后也总是独自默默地回家。“不合群”,让他成为“学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隆美尔回到家里,父亲看到后告诉他:“不能欺负人,但也不能任人欺负,必须讨回来”。第二天,隆美尔去和打他的同学理论,直到对方道歉为止。然而,这种“动口不动手”的做法,显然阻挡不了他人的拳头。

终于,在与同学的一次殴打中,彻底被激怒的隆美尔咬着对方的耳朵鲜血直流,尽管对方求饶、老师劝架,但他就是不松口。所有的同学、老师都见识了隆美尔的“威武”,尤其是他“狼一般”凶狠的眼神。从此,再没有人敢招惹他了。

在父亲的眼中,“书生气”十足的隆美尔唯有身体强壮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不管刮风下雨,每天督促他出去跑步,锻炼身体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动”的科目。当然,在他潜意识中,以凶狠的手段是快速制服对方的有效方法。

与“学渣们”不同的是,隆美尔的理想是当一位工程师。

成绩优异的隆美尔是个标准的“理科男”,对物理和机械有着偏执的喜爱和求知欲,经常找来各种资料学习,并不断地向老师追问相关问题,以至于理科老师们见到他本能地想躲开。不管怎么说,他对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工程师,更加向往了。

作为父亲,对儿子的职业规划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工程师并不是很好的职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让德国的工程师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但社会地位依然不高。说白了,就是穿西装的产业工人,没有多大出息。

与之相比,军人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们享有各种特权,城市街道有军车专用车道;在影剧院的包厢里,只有中校以上军官才有资格坐,甚至在菜市场,都有军人优先通道。所以,他希望隆美尔凭借学习好,能成为一名军官。

作为从教多年的中学校长,尤其是经历了俾斯麦时代,让他更加不希望儿子再做学问,留在小城镇里,而是成为一名军人游走四方、开阔眼界。换句话说,自己卑微的教书生涯,深感军人职业才是最有出息的,并且能给家族带来无上的光荣。

但身体不好的隆美尔,从来没有想过将来能成为一名军人。尽管他的哥哥也成为了一名军人,也丝毫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在“学霸”执拗的性格中,没有什么能改变他的初衷。但父亲的坚持,还是让他知道,“过来人”的经验是宝贵的。

隆美尔勉强同意后,让其父亲大喜过望。于是,开始托关系、给部队写推荐信,目的就一个,希望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尽管隆美尔心里还有一些抵触情绪,但是家族的使命感让他认为,父亲选择的这条路,也许会让自己有个美好的前程。

然而,在德国想成为一名军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时各国的军队最讲求火力突击的作用,因此炮兵在德国陆军中的地位最高。接到面试通知的隆美尔,跟着父亲来到部队,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面试官看到弱不禁风的隆美尔直摇头,并当场拒绝他参军的要求。

他们接连又去了几个报名站,都以同样的理由遭到拒绝。其实,面试官的做法还是能够理解的,一是,德国人的严谨是大家公认的,招收不合格的兵员,一定是追究责任的;二是,隆美尔的体格根本不适合部队,训练关都不一定过得去。

更重要的是,参军入伍的热血青年很多,体格强壮的还招不完,根本不会考虑隆美尔。这样的结果,反而激发了他坚韧的想法:原本还不太想当兵,越不让当兵,越要当,而且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隆美尔坚持和父亲一道,去其他兵站试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子俩的执着和真诚,感动了步兵团的面试官。隆美尔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军官候补生。刚入部队,周围的战友都对他投去了质疑的眼光,在他们看来,这一定是哪位高官的“后门兵”,战友们的看不起让他如坐针毡。

“学霸”的最大优点就是,一旦发现哪科是弱项,就会千方百计地补上。在部队的隆美尔知道自己的天分不行,身体素质差。于是,在训练时加倍的努力,别人休息他训练,再加上他善于思考、总结,在军事技能方面,表现的一点也不差。

作为隆美尔的上级,发现他是一个可造之材,而且文化方面更是佼佼者,希望他能到正规的军事院校接受理论学习,于是将他推荐到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深造。不过,按照当时德国军队的要求,报考者只有贵族和富家子弟才有资格。

这就是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的“容克贵族集团”。显然,隆美尔不具备这样的资格,好在随着德国扩充军备,军官学校的招收范围扩大到中小资产阶级。这下,隆美尔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和优秀的文化考试,成为军校的一员。

就这样,隆美尔被父亲“逼”进了军队,并且“小有成就”的上了军校,开启了他丰富多彩的军人生涯。然而,当工程师一直是隆美尔耿耿于怀的事情。每个人最初的梦想,尽管不是最完美的,或者不是最成功的,但它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传》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