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武汉的500万人去哪?大数据真的知道

疫情发生后,网上有传言,你的手机就是一个随身检测器,可以随时了解你去过哪儿?包括武汉。

真实情况如何?在14日工信部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大数据防疫的神秘面纱揭开。

?工信部媒体通气会。图片来源:工信部

大数据能不能供用户自证行程?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得到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基于电信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提供本人“14天内到访地查询”服务。

手机用户在被问到有关行程问题时,也可用此短信向用工单位、社区管理等部门证明自己的行程。

中国移动副总裁简勤:已推出“30天内漫游地查询”服务,解决部分客户无法自证过往行程、无法返回居住地或工作地等问题,目前已上线,累计查询超650万人次。

用户本人经身份核验后可通过短信或APP方式便捷查询近期漫游地(移动用户发送"CXMYD"至10086,收到验证短信后回复身份证后四位即可查询)。

大数据能不能找出患者?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买彦州:中国联通在短时间内研发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用来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平台具有疫区人群流动监测、返程复工人群流动监测等功能,可以直观地通过可视化展现,可让相关部门及时研判疫情。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利用工信部推送的数据,地方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比对当地旅游、交管、出行等数据,摸排出重点人员,为基层防控筛查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受到地方政府普遍认可。

大数据能不能查找密切接触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电信大数据来源于公众通信网络中的基础数据,可以较为准确的统计分析全国各省市以及重点区域人员流动,一般可以分析到区县级流动和分布情况。

通过电信大数据,可以统计分析全国特别是武汉和湖北等重点地区的人员动态流动情况,分析预测确诊、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动态流动情况,支撑疫情防控部署。

大数据能不能解决流动人口瞒报行程的情况?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流动人口是指整体数据,我们主要是分析从武汉和湖北流出到全国各地的人群,对于确诊的、疑似和密切接触者,我们与卫健委建立了联动机制,根据他们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流动分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图片来源:工信部

大数据能不能预测疫情拐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基于电信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全国电信用户的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疫情防控和相关工作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但对于疫情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大家所关注的拐点,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和因素,以及医疗等相关专业分析模型,电信大数据是其中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但在应用上也还存在一定难点和困难:

一是大数据资源统筹还需加强,例如医疗、交通等信息,使得大数据分析更全面、更精准;二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撑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实现对疫情的风险评估和精确预测研判方面,还需要医疗、气象、人口等专业领域的协同。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大数据会不会侵犯用户隐私?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按照联防联控机制及卫生防控部门需要提供相关数据,数据仅限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分析从武汉或者从湖北漫游出来的到各地市的一些人员流动情况,提供给国家及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帮助进行态势分析,这些数据不涉及到个人信息,是一个整体人员分布情况。

另外,通过结合卫生防疫等其他部门数据,可以进一步对确诊、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分布等进行分析研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进行了数据脱敏处理,相应数据供联防联控机制参考,不对公众开放,严格落实个人隐私保护的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