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什么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非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王朝,巅峰时期国土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不过元朝虽然盛极一时,但它的国祚却相当短暂,从1279年崖山海战统一中国,到1368年元朝灭亡,其保持统治时间不足90年。那么问题来了,元朝为什么那么快就灭亡了呢?

有人认为元朝之所以短命是因为统治者残暴无道,因此导致天怒人怨,才酿成了亡国惨案。也有人认为,元朝统治者不是汉人,所以难以驾驭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民族,所以才会灭亡。其实这些观点都有点想当然。事实上在元朝统治时期,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与生活在历史上其他朝代没多少区别,并非许多人想象中的那样全部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至于少数难以驾驭多数的说法就更不靠谱了,因为后来的清朝也是由非汉族所建立,但其统治的稳定性甚至超过了其前任明朝。

元朝之所以国祚不长,首要原因是时运不济。许多人都知道明末小冰河时期给大明王朝带来了致命一击,可事实上这场天灾并非明朝专属。科学家通过对青藏高原冰川中碳同位素测试发现,冰川推进的最早时间出现在1270年(元朝创建于1271年),结束于1715年(清朝康熙五十四年)。也就是说,这个小冰河时期整整延续了400多年,期间虽然气温有高有低,但总体温度比正常时期都要低很多。

根据《元史》中关于天气的记载,在元顺帝(元朝末代皇帝)统治时期,平均两年就会出现一次极寒天气,天灾导致粮食大幅减产,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元末各届朝廷都尽了最大努力试图解决天灾带来的影响,他们在赈灾方面认真负责、富有经验,并不比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做得差。可是面对如此不断反复的自然灾害,可能任何一个朝廷都对此束手无策,元朝统治者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死结慢慢将自己推向绝境。换句话说,如果当时的正常年景如果能多一些的话,元朝国祚的延续时间很可能会比实际存在实际长很多。

造成元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统治阶层内斗不断。元朝从始至终都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应该走汉化路线,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还是走蒙古路线,采用蒙古传统治国。

当时关于到底走哪条路线的问题在元朝高层内部争论不断,最后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顺帝即位前,短短39年时间里,元朝更换了九位皇帝。严重内耗极大削弱了元朝的实力和凝聚力。

元顺帝在位前期曾重用名臣脱脱,他的地位和重要性就相当于元朝的“诸葛亮”。脱脱在行政和军事方面都有杰出成就,在他担任中书右丞相期间,由于改革措施得当,元朝诸多积弊得到有效解决。脱脱还创造了一个全国性的镇压“机器”,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建立与解散较大的军事组织,并确保不会导致基层军队出现混乱局面。当需要动员大规模军队的行动,脱脱都是亲自参与指挥,以防止军队将领拥兵自重。

然而正所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脱脱的成绩很快就遭到了元顺帝身边一些小人的嫉妒。他们不断在元顺帝身边抨击脱脱的种种不是,久而久之,元顺帝心里也不免有所怀疑。1355年1月,就在脱脱率军征讨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即将取胜的时候,元顺帝却将其解职流放。随脱脱出征的元军将士们看到主帅无故被撤,顿时人心惶惶,乱作一团。最终元军主力全线崩溃,由胜转败。

持续的天灾导致各地起义军发展成星火燎原之势,而不断内斗又让朝廷中央权力被架空,特别是在脱脱被流放后,他此前推行的政策也全部被推翻,结果元朝各行省的控制权都落到了地方长官手中,军阀林立的局面开始出现,整个国家很快就陷入了失控状态。元朝末年出现了一种非常奇葩的局面:朝廷、军阀、农民起义军等势力各自为战,元朝政府虽然在名义上还保留着作为全国政权的正统性,但实际却彻底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力。

1368年八月,刚刚在南京建立明朝政权的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挥师北伐,结果明军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攻克元朝京师大都,由此可见元朝在其最后阶段已弱到了什么程度。

参考文献:《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