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象:从势不可挡到沦为鸡肋的战争巨兽

说到人类驯养并将其用于战争的动物,很多人第一印象就会想到马。没错,马是人类在战场上使用最广泛的动物,而还有一种动物,估计也会被很多人提到,那就是大象。大象因为其庞大的身躯和可以驯服的性格,也很早就被人类驯化并投入战争,成为了战场上的一支“奇兵”。


从现有的记载看,人类将大象运用到战争中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商朝。那时,因为地球气候的关系,商朝人所在的黄河流域也想当温暖湿润,因此大象活动的地区相比现在就要靠北得多,甚至在北京周边都发现了上古时期大象活动的痕迹。从考古结果看,商代人已经将大象运用于战争中,并编组了专门的军队“象兵”,这一兵种的存在直观的反映到了中国最声名远播的桌游——象棋上,不仅在游戏中有着“象”棋子,连名字都叫“象棋”,不得不说,大象对中国军事的影响不可谓不小。

但随着气候的变化,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转冷,越来越不适合大象的生存,于是大象的栖息地不断南迁,最终到了长江以南。而整个地球的气候,也大致经历了类似的阶段,从此,大象成为了个别气候相对暖湿地区的“特色兵种”。如印度、北非以及东南亚地区便长期使用大象,而其他气候相对冷干的地区,则很难见到大象在军队中的身影,即使有大象,也往往作为皇家的珍奇异兽而倍加爱护,如在元代,元大都就豢养着一批大象,作为帝王的宠物。

在战场上的大象,根据所属政权的财力配备武器,有的较为贫瘠的政权,大象往往只能“赤膊上阵”,而较为富庶的政权,则将大象全身披挂铠甲,甚至连鼻子也不放过,就连大象的两颗长牙上,也要安装利刃,以增加其战场上的威力。大象身躯庞大,可以驯服的作战用大象平均体重在五吨左右,高度也普遍在两米以上,全身披挂重甲的战象在战场上能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其有力的踩踏往往能造成巨大的破坏。除此之外,大象还可以对城门进行撞击,进行攻城作战。

      但因为大象过于聪明,导致其过于胆小,所以将其训练为战象的周期往往要达到两到三年,训练周期较长。其次,因为大象的本性温顺,将其训练成合格的战象往往要经过严酷的训练,而吊诡的是这样的结果是战象在战场上有时会出现慌乱,这种慌乱会演变为对己方军队的踩踏,导致己方军队的失败。不过因为大象的聪明在战场上也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好事,据说在印度的一次战争中,一头战象就在战场上成功救助了受伤的主人,使其免于战死。

关于战象在战争中较为详细的作战记载,最早出现在塞琉古王国的征战史中。在公元前275年的一场对阵迦拉太人的战斗中,塞琉古军队将十六头战象布置于阵前,首先派十六头战象冲击敌阵,迦拉太人的军阵顿时被战象冲乱,被惊吓的马匹失去控制,使迦拉太人的骑兵和战车全都失去作战能力,步兵则在战象恐怖的压力和踩踏下四散奔逃,有的还被大象的鼻子卷起扔向空中,或者被大象的尖牙戳穿。战象冲击过后,最终塞琉古军队随后跟进,获得了胜利。


直至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战象仍然是一种令人生畏的武器。当时亚历山大大帝一路向东远征,在进攻波斯帝国时便与波斯军队中的战象遭遇了。那时的波斯军队就使用了战象作为武器,并一度对马其顿军队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但身经百战的马其顿军队很快就找到了获胜的方法,随后在自己的军队中也开始配备战象,从此战象成为了“马其顿方阵”的一部分。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其军事上的继承者们——继业者国家中,战象也仍然作为一种重要的兵种使用着,比如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就是擅于使用战象的杰出军事家。虽然现代人往往嘲笑“皮洛士式的胜利”,但实际上,皮洛士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曾经让罗马恐惧的汉尼拔就自称是其学生。皮洛士的战象部队曾给罗马军队造成沉重的损失,而罗马人对皮洛士的战象则一直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


而真正终结了战象在古典时代的辉煌战史的,也是罗马人,他就是著名的凯撒大帝。他在公元前46年的塔普苏斯战役中指挥军队彻底战胜了战象,使战象这种兵器从此淡出了罗马世界的战场,在之后的历史中,大象便主要以竞技场为舞台了。


在这场战役以前,凯撒从各方渠道弄到了数头大象送入罗马军营,让罗马士兵充分了解大象的身体结构和习性,并进行大量针对大象的进攻演习,最终让其麾下的罗马士兵完全了解了大象,不再对其有莫名的恐惧,并制订出了相应的战术。作战时,凯撒命投石兵等投射兵种对战象的薄弱部位进行攻击。此时早已对大象相当了解的凯撒士兵沉着应战,最终使大部分敌军战象都陷入了恐惧和慌乱之中,少数仍能作战的战象也在凯撒士兵的勇敢进攻下败下阵来。结果在战争中,凯撒军队战胜了拥有战象的努米底亚、庞培联军。

相比西方的称雄一时,在东方,战象则经常成为一种“鸡肋”兵种。因为在东方,存在大象栖息的国家往往处于相对落后的两广、昆明、中南半岛地区,这些地区的政权陷于自身人力物力,很难将大象进行妥善的训练和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这样的结果是战象在亚洲的表现普遍不佳,与中原王朝对阵时,不仅难以获胜,还经常在中原王朝军队的攻击下慌乱发狂,使己方军队陷入混乱。“南兵象阵,自谓孔武”,宋人的这句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象在东亚战场的现状。

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二年,刘宋军队讨伐林邑。林邑国王以战象进攻宋军,宋将宗悫制造假狮子并模仿狮子的吼声威吓战象,结果林邑战象惊慌失措,奔溃而逃,林邑国军队也大败而归。隋朝时,隋军经略林邑,林邑军队又拿出战象来对付隋军,结果这次隋军用弩攒射战象,战象在箭雨下再次发狂奔逃,林邑军队又一次惨败。仁寿末年,随军再一次讨伐林邑,这次林邑王梵志依然用战象应敌,因为林邑军队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对战象多家训练,所以交战初期,隋军一度落了下风,但隋军主将刘方急中生智,命士兵开始挖掘坑洞陷阱,随后诈败引诱战象,林邑军队不知是计,于是驱使战象追击,结果大量战象掉入陷阱,虽然这些陷阱没有深到能让战象掉入坑中不能爬出,但是成功让战象陷入了混乱,此时隋军反击,林邑军依然没能逃脱惨败的命运。但是虽然在正面厮杀的战场被淘汰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战象仍然可以发挥极大作用,那就是在较为狭窄的地形埋伏,作为奇袭部队使用。在狭窄的地形下,战象高大的身躯优势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而奇袭则可以让敌方部队无法作出足够的准备,仓促应战下很难战胜战象。其实即使不使用战象,奇袭依然是一种犀利的战术,这点在古今中外的众多战例中都有表现,而加入战象的奇袭,则更加难以应对。 在明朝讨伐麓川王国进行的战争中,就曾出现过战象奇袭获战国的战例。正统四年,明军与麓川军队在怒江沿岸发生激战,作战初期明军占据优势,一路直逼上江(今腾冲县东北)。这时麓川军队突然战象杀出,明军先头部队大败,指挥官威远伯方政阵亡。明廷连忙加派援军增援前线,并派专员查明方政死因。方政的上级沐晟因为确实没有及时支援方政,最后竟然恐惧而死。天启六年,贵州水西发生叛乱,明军在与叛军的交战中发现正面交战不占上风,便派遣战象部队绕至叛军左翼发动突袭,结果叛军在遭到战象的突袭后,士气一落千丈,陷入崩溃,明军趁势追击,大获全胜。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正义必胜。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