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帮中国建侵华日军罪行馆,这届日本建筑师还干过什么“憨事”

提起建筑师三个字,你第一个会想起谁?

你脑海中浮现的人物,可能是学贯中西的大师贝聿铭,或是鼎鼎有名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还可能是鸠占鹊巢的女星江一燕……

如果你看过《梦想改造家》,或许会了解一位叫青山周平的小哥哥。作为年轻有为的青年设计师,他的颜值作品大受观众好评。

●日本青年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

日本建筑史上人才济济,不过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不是青山周平这位已被很多人熟悉的青年才俊。而是他的偶像们——名列日本建筑三杰,被称为“建筑哲人”的前辈黑川纪章,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传奇大师们。

这些堪称传奇的大师留下的杰作和为人,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学习。

2007年10月12日,日本建筑家黑川纪章(KurokawaKisho)逝世。

这一颗巨星的陨落,在全球建筑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数建筑师发推哀悼,大家都知道这无疑是日本建筑界一个巨大的损失。

●黑川纪章(1934-2007)

1934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的黑川纪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23岁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后,又考上东京大学当时大名鼎鼎的建筑师丹下健三工作室的研究生。

两年后轻松拿下硕士学位,又继续攻读了3年,拿下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他在读博期间就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作品遍及全球受到无数肯定。

芝加哥为他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艺术博物馆,而我们的清华、同济大学更聘请他为荣誉教授。早在1990年他就与中国建筑师李宗泽合作设计了由中日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北京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黑川纪章/李宗泽 90年代作品

关于黑川纪章的理念,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新陈代谢”与“共生”。

这两个现在看来普通常见的名词,放到刚被黑川纪章提出的60年代却是不折不扣的超前概念。它们在当时作为生物学用词被黑川赋予了独特的建筑含义,在他的理解下即为:

他将这两个概念灵活运用在他的作品之中,辅以实例分析,你便能领会:

●和歌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他在和歌山城堡之上佐以温柔的弧线设计,古堡之中融入艺术之美,方圆结合、浑然天成。

纵览整座博物馆,我们可以窥见日本传统与新兴几何体、自然原貌与人造建筑、历史文物与现代设计等。这便是他精巧的“共生”理念所在了。

●和歌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不过严格来说,黑川并不是运用“共生”观念的第一人。在中国本土建筑中,其实早就蕴含着无数“共生”理念。

观二道白河镇,我们发现建筑可以与自然共生:建筑群扎根森林中,于山脉间曲折而下——在二道白河镇,一切都因自然而欣欣向荣。

●吉林二道白河镇建筑群

观福建土楼,我们发现人类群体正与地理文化共生:客家人本为抵挡风雨而建筑的土楼,现已为一种夯实的建筑文化,世界瞩目;

观厦门曾厝垵、扬州东关街,我们发现新潮产业能与历史古味共生:二者都已成为著名的商业文化街,但游园其内,不难发现旧时民俗痕迹,令人仿佛置身时间的交错口。

●中国本土传统建筑 处处体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生关系

谈罢“共生”,位于东京银座区的中银舱体大楼密集的舱体设计,便是黑川最直观的“新陈代谢”设计。

如图所示,机舱用栓依附在中间的建筑物上,如果机舱有任何故障,将进行人工更换,从而达到“新陈代谢”理念。

●中银舱体大楼

黑川一直认为,建筑必须拥有自主的“思想”。

相比一般物体而言,它绝不是单纯地处于静止而孤立的状态,而是像人体一样不断运化,不断代谢,方能臻于完美。

可大师不是完人,他的“新陈代谢”“共生”等理论也有缺憾所在。

偏偏是黑川对建筑的理解过于理想化,免不了导致想法有些抽象,在真正实施之后也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

●中银舱体大楼设计图

单说中银舱体大楼,据日本媒体报道,时至今日,因为价格高昂,这幢大楼里还没有更换过任何客舱。相反,很多房间存在漏水等问题,导致居民无法正常入住其间。

黑川的过于理想化,总与“实用”二字相悖。

但换个角度而言,正因为这些精神层面的信仰,不断润色着建筑的内涵,才能让黑川的作品在那个时代显得新颖而出众。

作为黑川纪章的前辈与老师,丹下健三同样认可“新陈代谢”与“共生”等理念。不过相对于黑川纪章而言,他的作品新奇独特的同时,实用水准有过之而无不及。

●黑川纪章的老师丹下健三先生

丹下健三设计的一座厅舍为香山居民留下了不朽财富——此建筑由三层的长方体和八层的正方体建筑组成,又结合“砌上明造(不带顶棚、使结构裸露可见的一种方式)”等日本传统元素。

更巧妙的是,在这栋楼内,区域有明显的划分:既有自由灵活的“非限定空间”,还有“限定空间”,可谓人性化十足。

●丹下健三作品香川县厅舍

建筑总归是要以人为本的,相对黑川,丹下健三便深深领会到这一点。

说罢建筑,再谈回建筑师本人。由于黑川纪章的离世,使得日本哲学建筑的时代划上句号。

当下,日本“新陈代谢”派也惨淡至无人能发扬继承,履霜坚冰,已然进入严冬。这种情况,可悲,可叹。又可喜、可贺。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可喜可贺在何处?黑川等人的离去固然令人哀恸伤心,但福祸相依,更多的学派、更新的理念也在不断生成、营运之中。

前辈们所遗留下的物质、精神财富,是给晚生最好的礼物,也为后来的建筑设计师们铺平了道路。

虽然诸位大师人已离去,但修葺的建筑犹存,黑川等人对中国的贡献与影响,远不止于此。

其实设计界永远不缺奇才英才,甚至可以不分国界、不论国籍,只要为爱而建、为人而筑,便永无断层之日。

1999年,黑川纪章在东南大学做演讲时,提到了中日友好的话题。此间,他诚恳地为日本先前的罪行作出忏悔。

后来,黑川因为精湛的技艺和友好的心态,更获得了改造国内郑东新区的机会。不过在设计刚刚完工之际,几乎是人人唾弃。更有甚者,诞生出无数阴谋论,唾弃其不详。

而城中的玄妙,以及黑川本人的和平胸怀,却被搁置在一旁:

●郑东新区设计图

在这里,同样体现了黑川的理念:保持了新城与老城的共生结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新陈代谢”、“共生”理念。

俯瞰整座城市,以水围城,这样新奇的城市整体,为国人所少见。黑川的这个设计不为当地老百姓认可,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文化冲突。

中国人自古便留心“实用”二字,更偏爱朴素之物、宜居之地,认为那些看起来浮华美好的,往往不大中用。

●郑东新区设计图

其实,郑东城区植被环绕、水源丰沛,在中央商务区内设有多处可供休憩的回廊,像这样的便利设施,遍布于城市每个角落。

郑东新区的奇迹工程,在他离去之后,便再难以复制。就连南京艺兰斋的工程建设,也随着大师离世而凋亡:

●南京艺兰斋美术馆(图源:中国建筑报道)

这座美术馆的全部灵感几乎都来自于南京本土——巍巍明城墙、江南水乡元素等。可谓绰约多姿、精美之至。

后来却因为资金不到位等问题,项目一直被搁置、废弃,渐渐无人问津。

不能否认的是,黑川他用这两处作品,为中日青年架起一座和平之桥。虽然或遭受非议,或搁置废弃,但它们的缔造完工,就是建筑师的和平气度的象征。

●南京艺兰斋美术馆设计图(图源:中国建筑报道)

我们鸣谢并且感恩,对每一位参与设计中国建筑,那些知书达理、和睦友善的外国设计师们,永以君子待之,实现建筑界的共赢。

今年刚获普利兹克大奖的矶崎新,他与黑川纪章师出同门,均为大师丹下健三的弟子,是日本建筑界的灵魂人物,他亦向往着中国这个传奇国度。

已耄耋之年的矶崎新,他曾与中国本土建筑师有所来往,倾心并且谙熟东方文化,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抱有友好心态。

● 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

他曾出书《矶崎新·中国1996-2006》,在内热烈探讨中国建筑,展现工匠精神的同时,也捧出一颗和平之心,令人崇敬。

矶崎新参与设计的建筑遍布全中国,他不同于黑川的新陈代谢派,他的作品偏向历史主义,以感性多元著称。其中这一部作品最有纪念意义,引发过无数争议的同时也打动世人:

●建川博物馆侵华日军罪行馆 矶崎新设计

这个建筑淡薄了创新,只着眼历史,因独特话题性在国内外掀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波。

矶崎新不以为意,将嘈杂声音拒绝于外。在他眼里,尊重历史与和平最重要。

原来建筑不单单可以记录事件,也可以作为和平的载体,传递设计师们的心绪与理念。除了这个建筑,矶崎新还设计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文化中心、南京佛手湖会议中心等。

建筑承载的人文精神永恒,从前中华民族的伤痕、中华先烈的牺牲永恒,后来两国友好邦交的印证,亦将永恒。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矶崎新设计

黑川纪章逝世所掀起的巨浪,波及四海,以至于有人如是发问:在这样一位建筑英豪离世之后,日本建筑界的荣耀,是否就将止步于此?

层出不穷的新生代设计师无疑是最好的印证——答案,是否定的。若你对日本建筑界有所关注,你会发现,它没有根本断层,大有“后生可畏”的趋势。

前有建筑三雄黑川纪章、安藤忠雄、矶崎新,后有获金狮奖、普利兹克奖的女性建筑师妹岛和世,有声名远播、才气英英的新生建筑师藤本壮介,有大火于中日网络的网红设计师青山周平。

●晚年的黑川纪章大师

文化是可以共融的,适当的跨国学习、合作,既能掌握本领,又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甚至还能促进国家与国家间的沟通往来。

有爱的建筑,或有爱的建筑师,一定是无分国界的。黑川纪章、矶崎新等人为中日友谊做出的贡献,会永远存留于人类建筑史之上。他们的和平理念,也将永远铭刻在两国人民心中。

我们当先牢记历史,再融汇中西、通力合作,才能穿越迷雾、一往无前。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