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为何可以入侵高等生物,在自然界的天敌是什么?最终会如何?

病毒其实是一个很卑微的“边缘生物”,为了生存习惯了“撒谎”,寄人篱下,就像签订了生命契约,它的生死完全要看宿主的情况。有些误打误撞闯入新世界的病毒,初生牛犊,如鱼得水,往往因为摆不清楚地位,最后快速灭亡或者经受了教训慢慢变乖。

卑微的病毒

如果把病毒归于生物类,那么病毒是这个世界上最小的生物,我们总说“卑微到尘埃里”,然而把病毒放到尘埃里,病毒就不见了,卑微得不能再卑微。

更何况病毒连生物都算不上。相对于真核生物复杂的细胞结构,大量分工明确的细胞器,还有原核的细菌,这种名正言顺的最小生物,可以在营养液中进行培育,可以自我复制,可以繁殖,可以生长相比,病毒的结构真的太简约了。

简约到只剩下核心的遗传物质和保护遗传物质的衣壳,即使复杂点的病毒也仅仅只是在外面再套上一层包膜。因为结构的简单,病毒并不能独自地自我复制与繁殖。好在病毒人穷志不短,就像一个只有梦想和PPT的老板一样,只要能寻找到合适的宿主,利用好宿主的细胞工厂,那么它还是有机会一展宏图的,只不过由于基础结构薄弱,即使做大做强它也只能寄人篱下,就像一个“寄生虫”一样。

寄人篱下

繁殖是一切生物的本能,病毒也不例外。“寄生虫”非病毒本意,因为只有寄生才能存活,才有繁殖的可能。随着病毒的演化,有些病毒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比如:在生物体内帮助生物平衡体内菌群浓度,互惠互利,不过面对新的宿主,寄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存的物种都是地球诞生以来经过长期演化的产物,是经过漫长演化,环境变迁,生物间的博弈与厮杀幸存下来的。从外部看都有各自的生态地位,各自的领地,相安无事,从内部看每个物种都有较为完善的保护机制,应对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来袭。

病毒进入到生物细胞内的第一道关卡就是细胞膜,细胞膜的作用就是把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除了一些必须的小分子,如水分子,二氧化碳等,可以随意进出,其他物质只能通过专门的物质通道。

这个特殊通道由蛋白构成,生物上叫做“受体”,可以简单理解为当一个物体要进入细胞时,接不接受它说了算。它就像是城墙的大门,并且还配了守卫。当病毒进入时需要拿出通关文牒,通关文牒正确无误,病毒就会被带入细胞中,并且守卫还会通告给细胞内各个部位,告诉什么东西进来了,送到哪个车间,各单位做好后续的接待、接受及细胞内运输的准备,还有生产工作安排。

正常情况下受体是不可能放病毒进入细胞内,并且还傻呵呵地帮忙通报。病毒能进入是因为在繁殖过程中存在变异,由于变异病毒就具备了跨物种间的传播能力。当它在原本宿主内稳定繁殖时由于变异,演变出可以被其他物种的受体接受的“通关文牒”,那么它就能像藏在马车下的间谍一样,入侵该物种的细胞。例如:有些病毒的“通关文牒”就是它包膜表面的刺突蛋白。

当病毒伪装成功,进入细胞内,于是逆袭就开始了。它可以越过细胞内原本的遗传物质,告诉细胞的各个单位开始为其复制、生产、组装自己,等这个细胞资源枯竭,装不下它们了,就破膜而出,入侵更多的健康细胞,最终遍布各地,甚至传播给更多的宿主。由于这样的病毒太过猛烈,最终不是被宿主利用自身防御系统或外部手段狠狠地打压就是和宿主一起双双灭亡,可以说是为生而死。

当然并不是所有病毒都这么猛烈,有的病毒进入细胞中会和细胞和平共处,与原来遗传物质进行融合,共同复制繁殖。有的病毒繁殖的时候会控制数量保证细胞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灭亡。一些初来乍到的病毒,虽然一开始太过猛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慢慢变异,最后变异一个更容易传播,但是对生物毒性更低的病毒,这样更有利于它们的繁殖,比如一些流感病毒。

病毒的天敌

了解了病毒的总总,我们思考一下病毒的天敌是什么?其实病毒的天敌是他自己呀,是在狂风暴雨中与宿主共同灭亡,被宿主消灭,昙花一现。还是慢慢变异,与宿主握手言和,默默前行。病毒的天敌还有宿主,一个抗毒经验丰富,携百毒于一身的宿主,可以压制病毒,让它蛰伏下来,遵守好大自然的规则,几千万年来相安无事。然而摆不清楚自己位置的不仅仅是病毒,一些即使是处于高等文明的宿主,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野心与好奇,对大自然法则置若罔闻,扩张到其他物种的领地,违背了扭曲了地球生态环境下的食物链,原本毫无交集,结果却正好相反,成了卑微病毒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