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穿山甲?

2月7日,困扰和折磨全国人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虽然没有出现“拐点”,但又有一个重要成果出炉:华南农大最新研究认为,穿山甲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十几天来,中华菊头蝠是此次疫情发生的源头已获大多数医学界人士和社会民众的认可,但中间宿主的身份成谜。这一结论的重大意义在于,病毒研究与防控工作似乎有了新的发力点。

白腹穿山甲,非洲森林穿山甲中最常见的一种

由于偷猎和栖息地丧失而受到威胁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Jiri Prochazka)▼

正如非典中的果子狸、中东呼吸综合症中的骆驼一样,穿山甲如果被正式确认为中间宿主,那么说明中国民间穿山甲非法贸易和食用情况也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到了能催生疫情的地步。

穿山甲贸易到底在我国有多严重呢?

为什么交易穿山甲?

_

穿山甲是唯一具有鳞甲覆盖的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至少4千万年,主要栖息于丘陵、山麓和平原地带的树林潮湿区域,善于用长舌舐食白蚁、蜜蜂或其他昆虫。在野外环境下,穿山甲往往紧贴地面活动,遇到危险时便缩成一团用鳞片保护自己,很少有攻击性。

卷起来的自我保护 然而面对人类毫无效果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eugene troskie)▼

由于野生状态的穿山甲越来越少,国家很早就将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在民间,由于穿山甲长相可爱,人畜无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保护。

但中国民间滥捕、食用野生穿山甲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首先就是中药市场的大量需求和中国人对穿山甲食补价值的迷恋。

作为中药的穿山甲壳

(图片来自 shutterstock@LYphoto)▼

《本草纲目》确有记载,穿山甲有药用价值。目前中医也认为穿山甲的鳞片和肉可以起到舒活经络、通经下乳的功能,而穿山甲的血可以治疗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

因此受传统医学经验影响,国家允许穿山甲应用于临床实验和中药行业。2019年之前,全国有上千家医院可以合法地使用穿山甲鳞片,并将其应用于大约80多种中成药之中。但前提是严禁食用,药用也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卫生和法律监督。

鳞片,入药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zhengchengbao)▼

这些中医经验流传到民间,就变成了穿山甲十全大补。再加上穿山甲身披重铠,奋勇钻洞的样子,很容易让中年人相信这种动物能让自己找回第二春,吃野味的心也就蠢蠢欲动了。

通常情况下,这类药用的动物是需要人工饲养的,只有生命历程完全人工控制的生物,才能确保相对安全。但这动物吃白蚁、爱打洞、繁殖能力弱的特性又决定了人工饲养非常困难,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这就为偷猎野生穿山甲提供了动机。

在野外,狮子也对它们束手无策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Holly Auchincloss)▼

其次,穿山甲贵为国家保护动物,虽然贸易时有极大的风险,但也意味着贸易的每一环节都获利丰厚。从走私入境、保护货物、分散销售再到制作成食品,每一环节都可以层层加价。入境之前700元/千克的穿山甲经过四五次转手,到湖南,武汉的餐桌上就变成了4000元/千克。即便如此之贵,人们还是怀着壮阳梦趋之若鹜。

而且,每年只有不到5%的非法穿山甲贸易被查获。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也往往只能适用8只或16只的标准,违法成本很低,很多走私犯、偷猎者都是多次进宫的惯犯。

印尼穿山甲走私被截获

(图片来自arief budi kusua/shutterstock.com)▼

最后,少部分消费者的畸形甚至变态心理导致穿山甲非法贸易的盛行。正因穿山甲价格昂贵,才有了炫富摆阔的功能。召集狐朋狗友一同品尝昂贵的野味,探寻重返青春的秘密,是他们展现自身地位的可悲手段。

说到头来,还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穿山甲非法贸易的开始和盛行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而消费者这一环是至关重要的。

穿山甲的苦难和交易盛行

_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时,中国的穿山甲非法贸易就开始发展了,这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也不是只走私穿山甲

其他的野生动物也都是他们利益的受害者

(图片来自:Wikipedia /Dan Bennett)▼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对穿山甲的需求量超过20万只,仅2004—2014年期间,就有超过100万只野生穿山甲被宰杀。同为保护动物,穿山甲的命运比大熊猫悲惨多了。

由于偷猎者为满足部分中国消费者的欲望四处出击捕获,在过去的40多年里,95%的中华穿山甲已经消失了,马来穿山甲也减少了80%,菲律宾穿山甲减少50%,印度穿山甲也濒临危机,非洲的四种也在急剧减少。

当中华穿山甲只能以博物馆的模型形式存在时

人类的欲望又会有新的方向

(图片来自:Wikipedia /Kritzolina)▼

实际上早在1995年,我国穿山甲的数量就已经无法支撑商业性使用,甚至国内基本失去了用野生穿山甲进行观测研究的数量基础。

有专家急呼:野外种群之少,实在是支撑不起科研了。

连科研都撑不起,当然就更难撑起餐桌了。目前国内黑市的很多穿山甲都是从东南亚或者非洲运来,经过越南以走私方式进入。广州、昆明、北海等南方城市因此成为野生穿山甲贸易的集散地,以这里为中心向中南、西南地区辐射,也是穿山甲饮食消费的关键区域。

羊肉串不好吃?

还是烤腰子不够补?

(图片来自Arief Budi Kusuma / Shutterstock.com)▼

在走私过程中,穿山甲也是受尽苦难。为了给售卖的穿山甲增重以扩大收益,走私者会向动物体内灌满脏水甚至水泥。宰杀的时候更是让人不忍直视,摔打火烤冰冻,无辜的动物便游览了十大酷刑体验馆。甚至因为嫌穿山甲鳞片坚硬,有厨师直接用切割机和刀片活活剥下…

每一片鳞片都连着肉

痛苦程度就像人类的指甲被拔掉

(图片来自Wikipedia @Eric Freyssinge)▼

而极高的利润和需求也让这些走私分子也走向了团伙化和专业化。违法人员通常会以同乡的地域关系或血缘关系组成大小不一的团伙网络,上下线之间互不见面,利用网络和微信转账进行暗号交易。

他们从事贸易使用的运输汽车也多为三无车辆,套假牌、伪装成关鸡鸭的笼子。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立刻“飞鸽传书”,紧急解散避避风头。

在我国南方,很多大型的海鲜市场都有野生穿山甲的销售。大多数来买穿山甲的人说着暗语和行话,在隐蔽的角落进行交易。而这些场所的监控措施不到位,就成为非法贸易进行的集中区域,此次疫情发生的源头华南海鲜市场就有这样的交易场所。

穿山甲的“无意反击”和保护

_

在此次的疫情发生原因中,蝙蝠纵然是自然宿主,但穿山甲的中间宿主作用可能也是关键的。但穿山甲和蝙蝠一个在地里一个在天上,是怎么接触到的呢?这可能是专家们下一步要探秘的问题,我们也不妨进行大胆的猜测。

穿山甲的有一个特点是视力不佳。但它不依赖于视觉,主要通过嗅觉来寻找食物和爬行。而且穿山甲有一副有力的爪子,可以在山体土层中挖出一个白天睡觉的洞穴,在傍晚则四处去寻找食物。

活体挖掘机

(图片来自:Wikipedia@David Stang)▼

而蝙蝠就栖息于黑暗潮湿的山洞中,生态位虽然和穿山甲相差很大,但生存环境有重叠的部分。此次冠状病毒传递的路径,可能是穿山甲进入山洞接触,并携带蝙蝠的粪便出洞,此后又被人类所抓捕、宰杀食用,才引发传染。

这也是苦难的穿山甲对人类进行的“无意反击”吧。

我这么萌 无缘无故并不会伤害人类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Positive Snapshot)▼

如果这些推测成真,那么湖北的省会城市武汉,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高度发达的消费社会和人口众多的消费群体,成为穿山甲贸易从南方进入北方的关键枢纽位置,继而沦为此次疫情的策源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当前的研究结果还显示,穿山甲并不是唯一的潜在中间宿主,或许还有更多的野生动物携带着病毒,进入都市危害全体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中间宿主就是单峰骆驼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RZ_Videos)▼

这并不新鲜,果子狸就曾被发现是非典病毒的中间宿主,在当年引起了阵阵反狸浪潮。可雨过天晴之后,果子狸还是登堂入室成为了很多人喜爱的野味,在华南海鲜市场的菜单上它就赫然在列。

去动物园看看不行么

(图片来自:Wikipedia /Laika ac)▼

人类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依靠记忆、道德教化消灭风险,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为。建立一个有效约束恶行的法治社会才是关键。

这次疫情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加强对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打击。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和强化打击非法贸易的法律法规。这并非没有国际先例可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已经在2017年把8种穿山甲全部列入禁止交易的范畴。沿用国际公约并不困难。

此外,令人遗憾的是,即使疫情已经如此严重,科学证据也宣传到位,不少人仍然相信野味营养高、作用大,幻想着用这些野兽浓重的血腥味安抚自己疲软多年的焦虑。

如果野味真管用,谁还花冤枉钱买蓝药丸啊?

参考文献:

1. 郭珊珊等:《中国境内野生穿山甲现状及相关非法贸易概况》,《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868846009683357&wfr=spider&for=pc

3.https://www.unenvironment.org/news-and-stories/story/wildlife-crime-pangolin-trade-still-flourishing-despite-ban

4.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health-environment/article/3030162/illegal-trade-pangolin-thrives-despite-2017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Vickey Chau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