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吃水果就像人啃甘蔗,喝果汁,吐残渣,便便曾经引起过埃博拉

蝙蝠,单从长相上就让很多人避而远之。作为巨大的移动病毒库,它们更是引发过不少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

西方传说故事中,蝙蝠与黑暗、死亡、厄运是同义词。但丁的《神曲》中,堕落天使路西法就被塑造成了带有大蝙蝠翅膀的形象。到了18世纪,蝙蝠和“吸血鬼”联系在了一起,随着爱尔兰小说家布拉姆·斯托克所著《吸血鬼》一书的出版,吸血蝙蝠的传说广为流传。但其实,现存的吸血蝙蝠仅有3种,即普通吸血蝙蝠、白翼吸血蝙蝠和毛腿吸血蝙蝠。它们的个头都不大,大约40到50克,跟一枚鸡蛋的重量差不多,而且都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

在种类多达1200种的蝙蝠家族中,数量最多的是吃虫子的蝙蝠,还有一些是以果子为食的果蝠。吃虫子的蝙蝠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帮助人们消灭不少害虫,据研究,一只蝙蝠每晚能吃掉大约三千只害虫。果蝠的作用主要是在传粉授粉上,尤其是那些仅在夜间开花的植物,对蝙蝠授粉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但是,由于果蝠吃水果的方式比较特殊,往往并不是把果子完全吃掉,而是啃咬或者咀嚼后喝下“果汁”,同时吐掉残渣,这有点像人吃甘蔗,掉在地上的那些残渣很可能会被其他动物吃掉,从而成为病毒传播的开始。据研究推测,1998年出现在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就是因为人或者动物误食了果蝠啃咬过的椰枣而传播的。

蝙蝠的便便跟蝙蝠一样,是个有利有弊的存在。这些便便既是富含氮的肥料,也可能携带着细菌和病毒,又为科学家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

首先,无论是食肉蝙蝠还是果蝠,其便便都是天然、绿色的肥料,其中含有大约10%的氮、3%的磷和1%钾,氮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磷滋养植物的根部发育,钾对绿植生长也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蝙蝠便便几乎没有异味。

但未经处理的蝙蝠便便大量堆积会滋生细菌,其中的病毒也可能会对人或其他动物造成危害。据研究,埃博拉病毒就是由于人类或者其他灵长类动物接触了蝙蝠便便而感染的,自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爆发至今,已经有大约8000只大猩猩丧命,大猩猩的总数锐减1/3,大猩猩也因此被列入了濒危物种名录。

对于科学家来说,蝙蝠便便主要有两大作用。其一是在采集到的蝙蝠便便中检测病毒,如果能够发现重要的病毒,就会继续对其进行采样,也是因此我们知道了17年前的SARS病毒源自中华菊头蝠。

其二,年代更为久远的蝙蝠便便堆积,能够反映蝙蝠在不同时期分别以何种食物为食,进而反映出气候变化和历史事件。比如有科学家在牙买加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高达1.29米的蝙蝠便便堆积,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其中的化学元素发现,在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16世纪,蝙蝠便便中的碳13同位素含量有两次明显增大,由此推测,第一次碳13同位素的增加与玉米的种植有关,第二次碳13同位素的增加则是甘蔗广泛种植的结果。

其实,蝙蝠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们并不“邪恶”,人类常说的害虫和益虫都是基于某种前提条件的判断,比如我们常说蜗牛是害虫,是因为蜗牛会啃食农作物,而它本身并无益害之分。任何一种生物在自然界都有其应处的位置,互不干扰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