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来自艾滋病毒人为改造?这消息到底真实不真实?

近日,来自印度印度理工学院的某科研团队,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旗下的BioRxiv预印本(不是正规学术期刊)平台上传(不是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文章《2019新冠状病毒棘突蛋白中含有独特的插入序列,并与(艾滋病毒的)HIV-1 gp120和Gag蛋白有奇特的相似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因为学术期刊接收研究论文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唯一性,即一个稿件不能同时提交给两个杂志去评审,更不能把同样的文章在两个杂志上发表;简称为“ 一稿不能两投”。

所以研究者会先把未经评审的学术论文通过网络直接发布在一个开放平台上,供广大用户免费访问和使用;同时这些预印本论文又可以提交给学术期刊,通过同行评审后作为正式文章发表。

任何人任何单位做的任何内容的研究都可以上传到此平台,于是,这个平台上的很多文章都不正规,没经过同行评议和广泛认可。BioRxiv就是这样的平台!

首先,作者挑选了一系列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亲缘关系最近。

系统发生树(是表明被认为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种间演化关系的树。是一种亲缘分支分类方法(cladogram)。在树中,每个节点代表其各分支的最近共同祖先,而节点间的线段长度对应演化距离(如估计的演化时间)。但是在建立进化树时选择的数据越少,其推导出的结论可信度就越低。

于是,他们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糖蛋白序列和SARS病毒的同源蛋白进行了一下比对。然后发现2019-nCoV的刺突糖蛋白比SARS病毒的同源蛋白上多出来了4个插入序列(6-12个氨基酸左右)。作者由此指出,多出来的4个插入序列是2019-nCoV独有的,其他冠状病毒没有。

再经过仔细研究,这些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多出来的插入序列竟然和HIV-1中的gp120和Gag蛋白高度相似。作者认为这一切并非偶然,通过一些结构模拟,他们猜测这些多出来的短肽段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与其受体的结合有关。

而研究人员更是隐晦表示,这次病毒可能是人造的,例如论文中的这句:“Modelled homo-trimer spike glycoprotein of 2019-nCoV virus. The inserts from HIV envelop protein are shown with colored beads, present at the binding site of the protein.”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刺突糖蛋白的同源三聚体结构模拟。我们用几种不同的颜色分别标记了那些来自HIV包膜蛋白的短肽段”。

这项研究成果成为了众多阴谋论作者的直接引用对象,但是这项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无中生有。

首先什么是刺突蛋白呢?突刺蛋白即病毒包膜的糖蛋白。有些病毒除了具有包膜外,还有包膜突起。病毒包膜突起的化学本质大多为糖蛋白,其功能各不相同。有的是病毒粒子的吸附蛋白.与病毒的吸附有关;有的是病毒的融合蛋白,它可以促进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与病毒的侵入有关。

而此次病毒之所以能够入侵人体则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中有一个刺突蛋白S-蛋白,能和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以及肺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病毒可由此进入细胞复制增殖。通过呼吸道传播和接触,进而出现人传人现象。

HIV感染细胞的示意图

作者直接把新多出的4个插入序列在数据库中进行大数据对比,发现冠状病毒中没有,艾滋病毒才有。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经过科学家的检索,发现这4个短肽段不只是艾滋病毒才有。从果蝇、植物以及真菌体内都找到了!

而且我们在来自蝙蝠粪便的RaTG13病毒分离株的刺突糖蛋白上也能找到这4个插入序列,或完全一致或高度相似,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的这些肽段早就天然存在。

事实上,刺突糖蛋白的序列非常长,大概有1277个序列,而仅仅只有4个序列与艾滋病毒相同,相似性实际上非常低,仅凭4个就去印证两者的相似之处,压根站不住脚。

这些都证明研究人员的不严谨,而且艾滋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并不一样,艾滋病毒无法感染除了人以外的其他动物。而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天然寄主到中间宿主再到人的这样一个过程。

两者之间的受体也并不一样,艾滋病毒的常见受体蛋白是人免疫细胞上的表面抗原分化簇4受体蛋白(CD4蛋白),而2019-nCoV的刺突糖蛋白所结合的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它在很多黏膜组织细胞中都广泛存在的,这使得它能通过呼吸道及其他黏膜进行传播。

所以两种病毒并没有一致性,这一切都是研究人员的主观臆测。并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

目前,科学界一致的意见就是,此次病毒是由动物传染到人,依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而建的中国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正式发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

经数据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80%,与2017年2月从中国国内的蝙蝠中采集到的相关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88%。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电镜照片

也就是说,此次病毒的天然寄主基本确定是蝙蝠,而中间宿主未知。并不存在人为的情况。而且RNA病毒极为容易变异,很难受控制,目前白人也有感染的情况,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已确认,目前美国已出现第12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目前这位论文作者也知道自己的研究结果太过于荒唐,该作者目前已经撤稿。

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每当出现一种新疾病、一种新病毒时,都会出现同样的猜测:这是某个实验室的病毒泄露,或者是生物工程病毒的释放!”

“这太令人羞耻了。人类似乎无法抗拒争议以及这些谬论!在野生动物中,病毒种类多得令人难以置信,而我们只是触及了皮毛。在这些多样的病毒中,有些病毒会感染人类,然后在感染人类的病毒中,有些会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