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和人类祖先谁更聪明?

一提到聪明,我们就会想到智力,进而联系到大脑、脑容量、脑指数、神经元等等,但往往会忽视其他因素,比如血液。阿德莱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将关注点放在了枕骨大孔上,并得出结论:通过枕骨大孔的血流与智力密切相关,而且根据枕骨大孔的大小,可以推测出人类祖先的智力高低。

枕骨大孔是颅骨下方的一个圆形孔,它连接着颅骨和脊柱。枕骨大孔位置的改变也是人类演化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古猿的枕骨大孔在颅骨的后方,因此它们的头向前伸出,颈部发达的肌肉用来支撑头部,现代的猿类较多地保留着这一特征。

但是采取了直立行走的古人类,枕骨大孔的位置逐渐从颅骨后方演变到了颅骨底部,头不再向前伸出,而是在脊柱之上保持平衡,也就不需要过的肌肉支撑。与连接头和脊柱同等重要的是,穿过枕骨大孔的颈内动脉为大脑输送着氧气,提供着能量。

从南方古猿到现代人,人类的脑容量已经扩大了近4倍,从400毫升到500毫升,增长到了大约1400毫升到1600毫升,这很容易让人将脑容量与智力挂钩,但是大脑不是靠体积处理信息的,而是靠神经元和突触,即大脑神经细胞和细胞之间的连接。

人脑有超过800亿个神经元和1000万亿个突触,消耗着人体20%的能量,流向大脑的血液维持神经元和突触的正常运转。据研究,人脑每秒需要大约10毫升的血液,才能从中摄取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人的大脑越灵活,脑的新陈代谢越高,所需要的血液越多,为脑提供能量的颈内动脉也就越粗。

通过测量枕骨大孔就能得知颈内动脉的大小,所以如果要比较黑猩猩和人类祖先的智力,测量出其枕骨大孔的尺寸是第一步。研究人员测量了现代猿类和南方古猿Lucy的颅骨,其中包括几只以“高智商”闻名的灵长类,比如学会了手语交流的黑猩猩华秀(Washoe)、能够使用耶基斯语(一种计算机操控符号)的倭黑猩猩坎兹(Kanzi)、掌握了上千个单词进行交流的大猩猩科科(Koko)。

结果发现,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和南方古猿的脑容量相当,都在400毫升左右,但是南方古猿的大脑的血量低于其他三种灵长类动物,南方古猿大脑血流量是黑猩猩大脑血流量的2/3,也就是说南方古猿可能没有现代的黑猩猩聪明。

但是在数百万年的演化中,人类的大脑在变大,大脑大小与颈内动脉的血流速度成正比,所以大脑变大的过程,也是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快的过程。从南方古猿到现代人,人类的脑容量扩大了近4倍,颈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快了9倍,表明大脑的代谢不断变快,消耗的能量变大,神经元和突触都更加活跃,人的智力也就随之变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