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好莱坞大片时,总会发现一个套路,美国大兵们抱着机关枪突突突杀杀杀,敌人发动"人海战术"蜂拥而来,然后留下一地尸体而去……在数不尽的美国娱乐文化洗脑下,很多人都以为美国大兵各个是天神下凡,都能刀枪不入以一敌百,然而细查历史却发现,美军才是把所谓"人海战术"玩得最溜的军队。
油画中的美军
"人海战术"作为一种军事术语,其实算是一个小小的翻译问题,这个战术的真正翻译应该叫做"人浪战术"(Human Wave),这种战术利用的是源源不断的散兵线对敌人施加不停的兵力和火力打击,使敌人快速崩溃的一种战法。而且那种在电影里密密麻麻的进攻队形,在现实中也是很少出现的。很多所谓的"人海战术"根本算不上什么现代军队的战术,更多是一种靠着人多往上"莽一波"的落后体系。最典型的莫过于英国镇压马赫迪起义的恩图曼战役,数万马赫迪军密密麻麻的用中世纪战法涌过去,却被英军机枪集体射杀。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浪战术",是非常考验一支部队的组织能力和纪律性的。
恩图曼战役油画
美国人玩人海冲锋,恐怕是很多人不甚了解的美国内战中的次数很多,冲锋战比较著名的有北军发动的玛丽高地冲锋,南军在葛底斯堡发动的皮克特死亡大冲锋,北军发动的猛烈冷港冲锋,南军发动的更加孤注一掷纳什维尔战役中的各种冲锋。在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的相互冲锋经常付出整支部队伤筋动骨的代价,动辄就是成千上万人的死伤。但是在高涨的求战意识下,密集队形冲锋形成的"人海战术"依然是可以在士气上压垮敌人的必要手段。美国人的好战精神在南北战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北方利用自己的人口优势,经常对南军发动数倍于南军的"人浪进攻",而且不惜伤亡代价。
皮克特冲锋的油画
到了二战,美军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经常集结数倍于对方的兵力火力发动进攻。以硫磺岛战役为例,日军兵力不到两万,而美军则有七万之多。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美军密密麻麻的全面对日军发起进攻,最后在伤亡28000多人后才拿下硫磺岛。同样在冲绳岛,美军出动了55万大军,去围攻只有十万之众的日军,照样打的损兵折将才歼灭这些日军。
硫磺岛上进攻中的美军,人数同样不少
不仅仅在亚洲战场,在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后,为了打败法莱斯地区的德军,美军带着盟军用了近百万兵力发起进攻,光是飞机就出动了1500架。尽管如此,还是让近一半德军突出重围,这些德军在后来的阿登反击中令美军吃尽了苦头。比较耐人寻味的是,在后来的阿登反击中,美国101空降师被德军围在巴斯托涅地区,尽管美军一直吹嘘顶住了德军五个师,然是事实上大部分德军"只是路过",真正围着101师近20000人的,只有老弱残兵居多的德军8000多人,这实在不是一个值得夸耀的战绩。
巴斯托涅战役中的美军
至于到了抗美援朝,无数人为了丑化志愿军而大谈志愿军是在用"人海战术"打仗。但这帮人立刻就忘了,在松骨峰战斗的最后时刻,美军对只有志愿军半个连防守的松骨峰阵地发动了一次团级冲锋,而且后方还有一个炮兵团进行火力支援,天上还有飞机轰炸。这么猛烈的"人海战术""火海战术",却在志愿军阵地前被打的狼狈不堪,最后不得不丢弃全部重武器夺路而逃。所以笔者的建议是,如果再有人高喊美国人是"人海战术克星"的屁话,那么问问他们敢不敢当着美国大兵的面这么说,如果说了,他们不被美国大兵一巴掌把脸扇烂才怪。
人海战术玩的再溜也是当俘虏的命